克隆领域的措辞误导现象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常华编译报导) 香港《标准日报》(Daily Standard) 于2004年2月20日发表威斯理-史密斯(Wesley J. Smith) 的文章,分析了目前克隆领域出现的措辞误导现象。

文章认为,克隆人的提倡者们有意使用不准确、不科学的名词来描述用于生物医学的克隆人研究,以期达到混淆视听、误导公众意向的目的。

调查发现,如果用准确的科学语言描述克隆人的研究,即通过科学手段建立人类胚胎,公众会表示强烈反对,不论此类研究的目的是治疗还是繁衍后代。然而,如果使用比较模糊的名词,让人们觉得在“用于治疗的克隆”中,只是建立一些“细胞”,公众的支持率会有所回升。即便是在科学家中,使用不同的措辞也完全可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不仅如此,学术界对克隆人的具体程序的无知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文章说,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学院的艾塞克-莱宾诺(Issac Rabino) 对美国国内外的生物技术研究人员作了一次民意测验,他收到1,229 个来自美国国内,409个来自国外的有效回复。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反对克隆人的研究。然而,这些人对克隆人的具体程序知之甚少,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莱宾诺发现92% 的美国科学家及85%的国外科学家认为“可以克隆人的细胞以用于组织修复及替换”。但是,同样是这组科学家,美国国内有73%,国外有78%却认为“实验手段建立人胚胎以用于科研是不道德的”。其实,这两种说法只是用不同的措辞来描述同一实验程序,换汤不换药。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胚胎可以通过有性受精或无性克隆两种方式产生。克隆产生的胚胎与受精产生的胚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克隆的胚胎如果没有问题,可以与受精产生的胚胎一样正常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人。克隆人的倡导者一直在回避一个事实,即“用于治疗的克隆并不是建立组织或者细胞而是建立人胚胎”,这是生物学事实,人胚胎产生后并没有更多的克隆步骤,接下来的实验程序只是如何利用这个胚胎而已。

如果科研人员尚且无法区分这两种看似不同的措辞,对一般人来讲就更难了。文章认为克隆人的倡导者有意含糊其词,不让公众明白克隆的具体程序如何,以免事实成为他们争取人们支持的障碍。(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大发现囊性纤维化所致胰腺功能缺陷新基因
韩科学家宣布已克隆早期人类胚胎
韩国科学家复制人类胚胎
澳洲牧师称克隆婴儿非法和不道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