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一:《指环王》和《哈里.波特》的异曲同工之妙

华一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3月21日讯】很多中国人都说看不懂《指环王》,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这部电影太“精神”化了,中国现在害怕和淡化一切精神性的东西。 比如,中共把美国的火星登陆车“精神号”改名为“勇气号。”

我有点奇怪,有的中国人说他们看不懂《指环王》,但能看得懂《哈里.波特》。这两部电影的主要内涵是相同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指环王》和《哈里.波特》这两部电影的话,我想应该是精神化。我真有点怀疑这些人是不是真正看懂了《哈里.波特》,恐怕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

魔王戒是一个欲望的放大镜:索隆可以用它来统治中土的生命;因被魔王诅咒好人却不能用它来做好事;有欲望的人会被它的魔力勾引干坏事。 看懂《指环王》的第一步是要弄懂为什么只有佛罗多一个人能携带魔王戒,而其他的人连碰都不敢碰。如果这一点看不懂,那就只能看热闹了,当然这个热闹很好看。佛罗多为什么能把持魔王戒呢?因为魔王戒对他没有诱惑力,他既不想要权力,也不想长命百岁,也没有什么对像需要他去讨好。

再来看看其他人为什么不能拿魔王戒: 古卢姆(Gollum)不能拿是因为他的贪婪和私心; 甘道夫(Gandalf)不能拿因为他知道会被它的魔力勾引干坏事;森林女王嘎拉缀尔(Galadriel)不敢拿是因为她有保护金色森林和成为四海女王的欲望; 佛罗多的叔叔比尔波(Bilbo)拿不了它是因为他有显示心;波罗米尔(Boromi)不能拿因为他想借此效忠他的国家和父亲;连忠心耿耿的山姆(Sam) 也不能拿,因为保不准他当时就会利用魔王戒的魔力来与他所爱的人相会。

《哈里.波特》其实也是一部内涵很深的电影。 很多孩子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想得到哈利的魔法,成为一个小巫师显显神通。 遗憾的是这种想法曲解了故事的原意。哈利的神通广大是因为他放弃了情和私欲,具体表现是放弃了对他故去父母的思恋之情和拥有魔法石的私欲。如果你真正能看懂小哈利为什么能成为神通广大的小巫师, 你也就不难看懂佛罗多为什么能把持《魔王戒》,因为这两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哈里.波特 – 神秘的魔法石》的那面镜子(The Mirror of Erised) 的意义有点像《指环王》中的魔王戒,那面镜子也能把人的执着心放大,还可以把人的欲望和梦想栩栩如生地在镜子里表现出来。《神秘的魔法石》中有三段关键的戏: 1)哈利迷上了那面魔镜,因为他在里面可以看到他故世的父母,因此他频频光顾; 2) 哈利在最后一次站到镜子面前时,他只看到他自己,同时魔法石却莫名其妙地到了他手里; 3)达麦布多(Dumbledore)最后为哈利解迷。

这里要先讲一讲这面魔镜的背景。 这面镜子可以反映出照镜人的欲望和梦想。所以哈利在里面可以看到他故世的父母,因为他对人世的最大执著就是对他已故父母的思念。而荣(Ron Weasley) 却看到他自己比赛获奖的形象,因为他总是在他哥哥的阴影之下,所以他渴望自我实现。 荣希望他看到的是真的,他认为这面镜子在预知未来。但哈利知道不是这样的,因为他的父母已经故世。 后来达麦布多为哈利解了迷,告诉哈利这面镜子反映的不是真实的,很多人在这面镜子面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痴迷,有的发疯,不知道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哈利在密室里再次看到这面镜子时,他发念不要让坏家伙奎乃尔(Quirrell) 得到魔法石,要让他能找到魔法石,因为这面镜子是找到魔法石的关键。此时,哈利在镜子里只看到他自己,因为他已排除了他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就在这个当口,魔法石到了他的口袋里。达麦布多最后向哈利解释说,只有真诚地希望找到魔法石的人才能得到,而且寻石人不能为长寿和黄金而去。哈利的心当时已非常纯净 (“镜中只有他自己”为证),只有一个心愿 – 为救人找到魔法石, 因此他无私的愿望被实现了。

我的一些美国朋友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看不太懂《指环王》,我告诉他大概是因为法轮功是讲究精神化的,官方对法轮功的镇压所以弄得人人谈精神色变,连思考和分析一下都不敢。 其实有修养的中国人都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无欲则刚”讲的是这种境界,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摘自《增广贤文》)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大的放弃就意味着最大的拥有。在目前人欲和物欲横流的状况下,如果人人能放弃一点对物质追求,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我将设华人遗传资料中心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