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中国欺诈型工业

张林

标签:

【大纪元3月6日讯】不仅中国的商业是欺诈型的,连工业也是欺诈型的。工业欺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原材料购进、生产管理、雇员工资。

一般的中国工厂,在购进原材料的时侯,先付10%至60%的钱,其余到货以后再付。但是什么时候付,那就全凭厂家了。一般都是拖下去,拖了拖了。中国的购销协议,几乎和废纸差不多。中国的“法律”,都可以任意践踏,何况购销合同?

蚌埠玻璃厂是一家老牌大型国有企业,所使用的主要生产原料-石英砂,由供货商提供。供货商再去找包工头,包工头雇佣农民挖砂送砂到玻璃厂。每一个环节都是只付20%左右的钱,其余根本不付。

几年下来,拖到最后,方圆几百里的所有供货商、工头都被干垮了,几万农民当然更惨,全是白干。而玻璃厂是国营企业,有政权武力保护,谁控告也没用,最后宣布破产,换个厂名继续骗。

生产管理中当然要尽可能节约支出,但是要以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在中国,由于监督生产的管理监督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都腐败透顶,只想敲诈勒索,导致工厂只有牺牲消费者,在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劣质有害原料和添加剂。

除了像奴隶一样没有任何权利,每天干十几个小时之外,成年累月干活挣的工资最后还不能兑现,以至于温家宝总理要发动各地官员替农民工讨工资,可见中国雇员的处境,困苦到了什么程度。

比起小商人和农民工,工厂能提供更多的贿赂给当地法官,所以两者打官司是没有用的。而国营工厂,更享有诈骗天下的特权,谁也奈何不了。所有法院一看是私商告国营,就打退堂鼓,除非你付出大笔贿赂。

即使你付出了大笔贿赂,花上几年时间,好不容易打赢了官司,你还是拿不到钱,因为当地政府不支持,判决根本得不到执行!

当然骗到一定程度,就再也骗不下去了。所以现在的中国工厂,都经常换名称,实行毛泽东教给他们的游击战术,就像当年对付日本人一样对付各地的中国同胞。

而所有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因为政治不民主导致的政治腐败,又衍生成司法腐败造成的后果。所谓“三角债”,就是这样多年积累而成的,并最终拖垮了东北工业体系。朱镕基曾经企图解决这个问题,结果是白忙一气。他不明白,这是极权政治与现代工业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

蚌埠乳品厂一度给南京一家乳品公司供应奶粉,最后一次3万元货款怎么也要不到。几个月之后南京方面居然说该批奶粉变质,已经倒进垃圾堆。蚌埠乳品厂厂长几乎给气死,后来心生一计。第二年夏天,他让下属一家商业服务公司,购买南京这家乳品公司的雪糕出售。

那年夏季最炎热的一天,该商业公司突然急购一整车雪糕。南京公司送货车进了蚌埠乳品厂大院之后,立即被大批蚌埠保安武装扣押。

8万元雪糕和价值20余万元的冷藏车被扣,对于南京这家乳品公司,几乎是致命一击。南京市法院、江苏省法院陪同该公司老总,带着枪急如星火赶来要车,才知着了道儿。经过十几天紧张谈判,在安徽、江苏两省政府的多次干预之下,南京公司付出3万元奶粉款及利息之后,才开走了冷藏车。

南京公司不仅8万元雪糕化掉,还耽误了一年最好的销售旺期,总计损失百万元以上,并且从此不敢销货蚌埠市场。共军设计诈骗共军,共军设计伏击共军,就是这么厉害!

在民主政治没有建立之前,司法腐败不可能得到遏制,中国工业的诈骗特性只会愈演愈烈。到了最后,所有人只有实行原始的现金现货交易,中国会离真正的现代化越来越遥远。

张林2004/3/6于安徽。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维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印花税欺诈案高达1千万
INS中国政策为政治庇护欺诈敞开大门
南澳市民小心信用卡欺诈
中国金融腐败愈演愈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