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和龙应台对话

金钟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5月6日讯】在台湾三月大选硝烟逐渐散去时,看到龙应台《为台湾民主辩护》的大作,以“与华人世界对话”的姿态,在港台新马与大陆隆重推出,着实令人寄予期望。大陆朋友们着眼于“龙应台终于批评中共了”,但仔细拜读之后,仍有失望之感。

三二○台湾总统大选,引起全球华人社会空前的关注并激发重大争议与分歧。怎样解读这次选举在台湾导致的激烈对抗?究竟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龙应台拉出一段对台湾民主庸俗化、民粹化反应的前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美国两党政治可以平静地政权交替,而“台湾却有如身家性命的孤注一掷”?她回答说,是因为台湾民主只有十七年,两党还在为核心价值而争。核心价值是什么呢?她说是“属于文化认同、安身立命的灵魂层面。”有三股文化的影响,纠缠在台湾的深层意识中。这虽然有些玄乎,也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不可以作具体一点的分析呢?这是台湾第三次普选总统,第一次姑且是众望所归吧,第二次陈水扁仅以四成票当选,而且是首次政党轮替,国民党下得很有风度,政权和平转移,那是万众鼓掌的虽败犹荣。那时难道没有“核心价值”的问题存在?如果说,这次选后的动荡是基于双方的得票相差太小,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切入点。

何必连选举,游行都加以贬抑

另一个事实,就是枪击案。龙应台用轻蔑的口吻形容是“拙劣的警匪片”“三流的肥皂剧”“总统的肚皮仿佛是肉摊上待检的一堆肉” …… 不对,这不是她形容的“荒腔走板”。一位现任总统,为了竞选连任,竟然自导自演一场刺杀国家元首的丑剧,引致全国混乱,这不是不公平,而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泛蓝的激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自导自演”的指控,如果没有根据,就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抗争,恶化社会的对立情绪,又不想负责——面对这样一个人人关心的现实,哪怕做做事后诸葛亮,恐怕也比灵魂层面的分析为好。

接下来,龙应台有一段非常感性的对民主的描述。她说,选举投票、国会争执、万人抗议,很耸动,很刺激。但那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民主在生活点滴中。她从手上有护照可以随时出国,到保护孩子不说谎,说明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 …… 真不明白为什么要以如此别出一格的方式,去强调民主的优雅和高尚?龙应台绝不是一个受过极权主义感染的人,也不应是一个有洁癖的清高文人,没有必要连现代民主的基本形式也加以贬抑。不用证明,集体抗争示威,不仅在民主转型国家具有标志意义,即使在欧美成熟国家,也是表达民意的强力手段,屡见不鲜。而没有选举和议会,又怎能保障那些自由的生活方式?何况民主与自由的区别也不应混淆,香港早有龙应台欣赏的那些自由,但民主是另一回事。

在反共的掩护下胡作非为?

最后两段,是全文的高潮。龙应台说,在国民党时代,她有被“绑架”的感觉,没想到民主了,依然有被陈水扁“绑架”的感觉,因为他“政绩一塌糊涂”“诚信疑云重重”却“在全世界代表了我”。而陈水扁可以成功的实行“绑架”,是因为“中国集权政体对台湾民主的威胁”。

批评乃至否定陈水扁,都有不少的道理与依据。但一个民选总统能不能代表一个国家?则不宜以个人好恶和得票多少为判定。这里不涉统独之争,着眼的只是民主的游戏规则。就像一名你不喜欢的选手拿了冠军,可以代表国家参赛奥运一样。

陈水扁打中国牌可能比统派多赢了一些选票,但是,这次大选主要质疑的伪造枪击案,完全是个人品行问题,与中国牌有什么关系?全世界反对中共极权主义的华人,都会感激著名作家龙应台表达了“中共武力威胁是台湾人真正的痛苦来源”这样一个论断,但是,如果这个论断包含阿扁可以在反共的大伞下为所欲为的意思,那台湾至少几百万泛绿民众恐怕会难以接受。

二○○○年台湾大选的两大疑团﹕枪击案与验票,虽然争议很大,但神探李昌钰来过之后,“自导自演”已基本上否定,验票则尚未开始。龙应台却采用了一面之词,认为“选举机制在操弄下倒退到原点”,“执政党以最不光彩的姿态在抗议声中上台”,结尾还暗示陈水扁当选是否有如希特勒一九三三年上台?如此这般,“为台湾民主辩护”,就显得很勉强了。一位不喜欢某总统的好作家可以写出一篇好散文,但要客观评论复杂的社会现象往往需要抒情之外的一些本事。

(开放2004年5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金钟谈胡锦涛追究“权为民所授”说法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