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温氏效应--紧缩银根 伤及无辜

标签:

【大纪元6月23日讯】(大纪元时报记者刘宗琪、张扬编译报导)中国经济过热,温家宝祭出降温措施,以行政干预方式冻结银行贷款,世称“温氏效应”。此举不一定有效减少地方政府形象工程、重复投资,但活力充沛、创造许多就业机会的民营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哀鸿遍野。六月十七日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举了一个上海服饰业老板的故事。

四十八岁的戴红蒂(译音)口袋里没钱了。她坐在上海市郊一间由陆军兵营改装的办公室里,为她目前周转不灵的财务苦恼着,一个月后她就会有进账,但现在她连这间有点凌乱的办公室的租金、员工薪水都付不出去。

今年三月,红蒂向上海银行商借贷款五万人民币 (以下同,约廿万元新台币),银行以她缺乏政府部门的担保予以拒绝。她拿出一家国营企业客户下给她好几百万人民币服饰订单,证明将来利润十分丰厚。不过,依旧是“不准”。

看着她办公室里简单的陈设,很明显她的经营成本低廉。她的“红华纺织厂”和另外两家的民营小公司,合租了这间陆军兵营改装的办公室,她每年付七万五千元租金。在这栋天花板油漆剥落的两层楼办公室里,红蒂所在位置的上头有一个临时的隔间,里头摆放着工人们晚上睡觉用的折叠床具,办公室的大厅,两个男子正在一张桌子上头用剪刀裁剪布料,另有八个女工缝制着白色的伸缩裤;那一件裤子在当地大卖场里要价三十九元,而工人的月薪只约六百元。

除了继续按时支付电费和瓦斯费,她必须保证还有足够的钱购买布料和支付二十名工人的薪水。有能力帮她的亲友,她也都尽力去周转了。如果有一天工人感觉形势不妙,可能落跑,她就全军覆没。

虽然人民银行(央行)把基准利率固定在5.37%,各地银行实际放款利率已经调高。但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经理表示,资本额小于一千万的企业,是完全借不到钱的。

今年的“宏观调控”与一九九三、九四年很相像。那时盛行一窝蜂投资,例如温州原有十几家打火机工厂,短短几个月内暴增到三千多家;一阵厮杀后,又掉回十几家。但当时的紧缩政策,也造成很多进行中的工程停摆,到现在还有一部分继续养蚊子,留下大量的银行呆账。

这次降温,使从事钢铁、水泥、铝业以及房地产的所谓过热产业的民营企业,资金特别艰困。但国家级的大钢铁厂仍在扩充产能,同时,外商也还持续对中国投资。降温效果终究如何,还待观察。──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经济学家:中国经济逐渐冷却但风险仍在
中国经济政策应重新思考产业方向与定位
梁亮:世界关注的宏观调控
经济学人︰中国经济降温 手法笨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