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波:中国农民工调查—民工潮突然爆发

杨银波

标签:

【大纪元6月29日讯】节目:2004年6月19日台北中央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放眼大陆》(主持:黄绢;受访、整理:杨银波)

杨:当时(1979年~1988年)到外省打工的人,只有1.3亿里面的30%,这个份额还是比较小的。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家里面呆不住了!必须到外面去找钱。而且听那些外面打工的人一回来(1989年初~1991年),吹得天花乱坠,啊,那不得了,城市高楼大厦,什么美女啦,什么工资啦,吹得亮堂堂的。那个时候我很小嘛,我的几个舅舅从外面打工回来,我特别羡慕,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谈吐,都跟我们不一样。

黄:哈哈。

杨:我说,他们就是城市人啦!那时候我经常想:农村是这个样子,那麽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连电视都没有,到底城市人是什么样子?穿得怎么样?吃什么呀?听他们吹成那个样子,哎哟,那是个天堂!哈哈。很多人就开始反思两个问题:首先,这个城市到底有什么吸引力?第二个问题,农村到底要怎么出路嘛?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首先,城市它确实有吸引力,它的生活水平,它的生活方式,它的基础设施,它的资金投入,都跟你农村完全不一样,在这些方面它太优越了。然后农村呢,很多人提出来,农村的出路无非三条嘛:第一条,集约化的经济,集体经济,还是像过去那样搞,有钱大家赚,没钱大家赔呗,想长期维持1979年到1988年的好时期的经济状态;那麽第二条出路,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不仅仅是乡镇企业,像服务业这些也发展;第三条路怎么走?那是最明智的–城市化。1989年初到1991年就有“城市化”的这个声音,这在当时真的是一个“异端”,它为很多人所不接受,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什么叫城市化。

然后1992年到2004年,这个时候就不得了啦。由于1989年初到1991年这3年整顿治理期间,人们是受够了苦,受够了,完全是受够了!农村里面是抱怨非常,那个时候的社会环境是相当恶劣的,到处乱得不得了,什么黑社会啦,车站抢啦,多得很。这些“抱怨”和“乱象”,导致很多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冲出这个体制。我父母是1993年3月才正式到贵州去的,那麽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大量的异地转移民工,这是第三个阶段的第一批。1992年到2004年这将近13年的历史,称作是“民工潮突然爆发”,不再叫“盲流”了,叫“民工潮”,它是一个潮流。尤其是每年春运的时候,我们知道啊,大陆每年到春运的时候,这个交通是相当紧张的,像去年、前年,我到火车站去看,不得了,到处挤满了人。比如我今年从重庆老家过来,那个时候才是3月份啊,我买火车票,我是整整买了6天才买到!民工潮是突然爆发的,为什么?古话说:“蓄之愈久,其发必速。”它这个压抑得实在太久,爆发出来就是相当强烈的。

90年代中期的时候,农民工的增长速度达到一个高潮。1995年,大陆的农民工就有6600多万人,这个数目是相当巨大的。这群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当时国家都重点关注,怕这些人乱。而且那时候也确实很乱,那段时间如果你到湖北、湖南,到陕西啊,还有我们重庆、四川这些地方,乱得不得了。车一停,黑社会团伙或者流氓就上来公开抢钱,比着刀子。尤其是晚上12点之后,大家在睡觉,就开始抢钱、偷钱了。治安相当混乱,各种黑社会、帮派也很多,后来就开始整治嘛,大量“严打”,最近几年稍微好一些。在这将近13年里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它到今天为止还在继续往前面走,还在继续往前面走。我们家乡的人,还有我采访的河南驻马店、四川泸州等等,十二、三岁的,七、八、九岁的,都很羡慕出去打工的,都想出去打工,不想读书了,“读书有什么用啊”,他觉得外面的钱很好挣。有一定盲目性,大家冲啊、冲啊,往“钱”上冲,有的甚至拿个初中毕业证就完了,身份证都没办,就去借别人的身份证,用别人的名字打工、进厂。而且这个状态还会不断地往前走、往“钱”走。(陈星、吕飞音乐:《离家的孩子》)

黄:杨银波接下来谈到了由于农民工大批地涌入城市所产生的变化。

杨:它形成这么几个趋势:一个就是城乡的分隔会被打破,过去那麽严格的分隔会被打破,而且会被打破得很严厉,不光是打破“农民不能进城”的禁忌,而且还会继续往前大量地打破,那就是我农村人可以过你城市人的生活,我可以过你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我可以有你城市人的生活水平,它会朝这个方向走。那麽第二个,城乡之间的就业机构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外面打工的人一回来,他在家乡也可以创业啊,有这样的例子。然后第三个,城市化之后又要怎么办?实际上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我也经常看《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这些,我看到一个现象:城市人不愿意在城市里面住,他到郊区去住,这就是城市化的第二个阶段–市郊化。从农村化到城镇化到城市化到市郊化,这么一个过程。事实证明,打工确实有好处啊。我看过很多专门研究农民工的资料,我发现从1987年到今天的中国农民工研究,他们这些研究者是从“胆小”到“胆大”。

黄:哈哈。

杨:越来越胆大。他们一开始是小心翼翼,不敢研究,你这个是乱套啊,国家这么大的变动,那不乱啊是不是?很多人在顾虑这个问题。可是后来还是肯定了中国农民工。首先,你农民到城里面去,你可以增加收入嘛,可以养家嘛,是不是?然后农村的市场可以开拓嘛。然后就开始想到“城市化”,有了这样一些比较理性的看法。这是个比较长的研究历史。那麽我们现在再来回顾,就是农民工啊,他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泡沫,这些泡沫在过去被人们吹得很凶,每年搞什么“创业之星”啊,表彰农民工创业这些,好像什么呢?啊,中国农民工一下子都可以大量创业啦。那个东西按我的话说,就是“摆门面”的。哪有这么快?差得远,其实农民工很多资源都不足。1994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11岁,当时我在地摊上看到一本书,有个人在书里就指出了:中国的民工啊,不得了啦,那民工潮之后呢,能够带出三个效果–第一个就是创业潮,第二个就是开发潮,第三个就是建城潮。

这个在当时闹得很凶,潮、潮、潮、潮,好像中国真的进入了“潮流时代”,像做梦一样,农民也可以创业啊,也可以当老板啊,很多人都不敢想象。但是在当时也实实在在地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例子:比如说在湖南省有个县叫衡山县,当时在它50000名打工的人当中,就有8000个人回家乡了,创办了120多家企业,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还有浙江省的台州市,当时有40多万的打工者,这40多万打工者已经有近半数的打工者回到家乡了,而且还创办企业啊、经商啊这些,吸引了全国的20多个省的30多万的打工者,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奇迹。现在像浙江台州、浙江杭州、浙江宁波,搞得挺好,像我姐姐、姐夫和我弟弟都在浙江宁波。除此以外,当时的一些民工创业奇迹,还有安徽省的阜阳市,四川省的富顺市,四川省的达川市,江西省的萍乡市,还有山东省的桓台县,像这些,你如果翻一下资料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地方确实出现过奇迹。不过这些都是泡沫。

1997年的时候,还有一个会议,叫“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当时有个人就说了:“今天我们在100个打工者当中啊,已经有4个人走上创业之路了。”当时的民工有6000多万啊,那这个数位不得了啦,算一下,也就是说中国在那时就已经有240万的打工者创业,你说这是不是谎言?你想想,这个数位要真是这样的,那中国不早就翻天覆地了吗?那些创业者回去开工厂,当老板嘛,不就有很多农民到他厂里面去了吗?有这样的零星的现象,但没有普遍性!我当时看这个数位,我就不大相信。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此:它确实是个谎言。尤其是1997年过后,1998年遇到金融风暴,在那几年钱是最难找的。我记得在1994年和1996年的时候,当时国家没办法,农民靠什么吃呢?有什么钱赚?这两年,国家两度提高粮食价格,一直提高到现在这个样子。我跟你说,去年的时候,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广东这个地方,街上的米,9毛钱一斤,现在你猜多少?比以前翻了一翻,甚至翻了一翻还有多!粮食价格这样翻,但还是没有用。1994年和1996年那两次粮食的大幅度提高,也是把价格翻了一翻,也没用。

黄:农民的收入没有因此而增加吗?

杨:没什么增加,我没看出什么大为增加的迹象。1998年和1999年,朱镕基主政的时候,那个时候农民的钱是最难赚的。我记得在1998年底,要过新年之前,我父亲的四弟,他是城市里面的一个工人,他回来刚到家门就对我讲:“哎呀,银波啊,从今年开始,这个钱就越来越难找了。城市也难找,农村也难找。”我问:“为什么呢?”他说:“金融风暴。”我说:“不是金融风暴!金融风暴只是一时,比金融风暴还厉害的是经济制度的问题。”(陈星、吕飞音乐)

黄:这是杨银波为我们回顾的1979年到2004年,将近26年当中的大陆农民工历史。在这一段简短、但是非常精要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了大陆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这样一个客观上的变化。当然,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以后的节目当中,还会继续由杨银波先生来为听众朋友们做更深入的介绍。好的,今天我们的《放眼大陆》节目就进行到这里了,我是节目主持人黄绢,祝福听众朋友们周末愉快。拜拜。(陈星、吕飞音乐)

附–

(一)中国农民工调查:打破“农民不能进城”
网址:www.epochtimes.com/gb/4/6/20/n574089.htm

(二)《放眼大陆》节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星期六:08时~09时(北京时间)重播:每周星期六:20时~21时(北京时间)
网址:cbssp.cbs.org.tw/getip.aspx(进入点击:繁体/简体→网路广播区新闻网播放器)

源自《议报》151期http://www.chinaeweekly.com(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杨银波:剖析杨银波
杨银波﹕中国监狱的黑暗无法用笔来形容
杨银波:底层民工生活录
杨银波:惊闻友人杨春光之母刘素芳去世,即此致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