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新药 可抗病魔

人气 100

【大纪元7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现有的巴金森氏症治疗方式多半只能治标﹔虽能延缓退化速度,但患者最后多半还是会失去自主生活能力﹗未来,这种状况可望改变。医界指出,一种称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药物GDNF,可保护患者剩下的神经细胞,阻止疾病继续恶化,目前国外已经展开临床试验。若证实成功,将是巴金森氏症患者一大福音。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简称GDNF )过去已有动物试验显示,可以有效地保护神经元并有助巴金森氏症治疗。

台三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部科主任蒋永孝指出,目前国外药厂则是先利用基因工程制造神经营养因子后,再尝试将这种药物与微型帮浦结合,将药品放在一个小小的帮浦中,再将帮浦的小管连接到脑部,让GDNF能够持续地前往预期作用的脑部区域,以保护患者还存活的神经元不要继续退化、衰亡。

他解释,巴金森氏症是一种退化性神经疾病,目前真正的发生原因还不清楚。但一般来说,当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超过八成退化或死亡后,患者就会开始出现包括颤抖、僵硬、行动迟缓、行走困难等症状。因此,持续补充GDNF,保存患者存活的神经元,可望阻止疾病继续恶化。

台大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邱铭章表示,神经生长素有相当多种,这些生长素经由一些研究发现,可以促进特定神经元生长或维持其功能、阻止其发生退化性病变或衰亡。目前尝试应用的范围包括脑中风,甚至是老人失智症。

不过,以前曾有人尝试直接将这些药物注射到人体,但结果显示效果并不如预期。邱铭章解释,这除了可能是因为直接注射很难让神经生长素由注射部位扩散到需要的区域外﹔这样的注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进行一次,才可能发挥长效,也间接使得这种方式不容易成功。

或许这也就是药厂后来结合小型帮浦,重起炉灶的原因。不过,即使如此,邱铭章认为,未来这种新治疗方式如要奏效,还有两大重点必须克服。首先,必须确定机器将药物打进去的部位就是需要GDNF的区域﹔其次,患者残存的神经元细胞数目究竟有多少,也将左右治疗成功概率。

台湾约十万名患者

〔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台湾估计有十万人罹患巴金森氏症,依据欧美医学文献指出,年纪越大罹患巴金森氏症概率越高,六十五岁以上者约占十五%,七十五岁以上者约卅五%,八十五岁以上者则高达五十五%以上,活得愈老,罹病概率愈高。

此外,一旦症状加重,会逐渐走向失能,如同瘫痪的脑中风患者,不同的是,患者晚期全身肢体僵硬、吞咽困难,照顾难度更高,对于病患家属而言,是更沉重的负担。巴金森氏症依病情可分为五期:第一期会出现单侧肢体颤抖,第二期则扩展为二侧,第三期会出现行动不便,第四期就必须要靠轮椅行动,最严重者则仅能卧床。

前三期都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若药物失去效用,就必须以外科手术治疗。

台大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邱铭章指出,患者晚期必须卧床,照顾上需注意褥疮、关节挛缩等问题,若合并吞咽困难症状,就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也可能会因尿道感染引起发烧,这些状况都必须送入医院治疗。

花莲慈济医院巴金森氏症治疗与研究中心召集人陈新源表示,目前外科治疗上以深层脑部刺激术为主流,术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的慢慢调整电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上必须注意蛋白质分配,因蛋白质摄取会加重肢体僵硬程度,因此白天以低蛋白饮食,选择晚上补强蛋白质,晚上睡觉虽会增加僵直程度,白天的精神却比较好。

相关新闻
巴金森氏症深层脑部刺激术有效!
研究:新型油漆既能净化空气又能自我清洁
SpaceX发射新卫星追踪太阳风暴 开启新篇章
全球芯片封装龙头日月光:将扩大美日墨产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