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凉亭乐分享─ 茶山札记 系列文章二

禹海

人气 2
标签:

尽管邹族、汉族或布农族的凉亭建材、样式各具风情,而内涵皆如一,那就是村人所言的“分享观”。

初到茶山的人,总会讶然村内的凉亭。

茶山村的人将凉亭称为“Hu Fu”,那是以茅草和杉木及黄藤共构而成的亭子,亭柱有的是四根、有的是五根、有的为六根。柱之多寡,亭之大小端视自己的空间与需求立设,资材则皆取之于山林及溪床。

村内的第一座凉亭是位处在第4邻的杨家屋侧,主人杨传贵说当初架盖凉亭是想让生活的空间更能扩展。而今他家的亭子非但是家人与来客时的常聚之所,也成了孙子们放学回家时做功课的地方。而由此沿之而生的村中凉亭,现今也常是村人聚谈或是吃饭、宴客的场所。

相对于一般的水泥亭柱,取之于自然的茶山凉亭可说别具情趣,每座亭柱总会刻镂着村人的生活纪事,其中有农耕、有打猎,也有日常生活所见的动物、植物,而在亭架上则会摆饰兽骨、农具与贝螺等饰物,有些亭子会垂挂一长串可以自由取用的芭蕉。(注:取用之前,最好能以邹语说一声谢谢——A veo veo yu。)

不同族群共同语言:分享观


凉亭之由来,有人云是从邹族人的男子集会所“Cu Ba”延伸而来,有人则释言是为避免影响室内的宁静而置。解说之因虽有不一,然而在茶山村倒真是处处都可见到凉亭。

由于茶山村是由邹族、汉族与布农三族共组的村落,是以凉亭的建构也呈现出不同的风味。简易的分辨之法,可依其外貌做识别,邹族人的凉亭中间部位总会隆起,布农族人的亭子则是亭顶斜平,汉人的亭盖多以木材搭建。

茶山凉亭的种类虽有如此之分,其内的涵意则皆如一,那就是村人所言的“分享观”。例如当猎人打到猎物时,村人就会主动的去迎接并在凉亭内外帮忙处理,而后起火烹煮,一起于亭中欢乐享食。

茶山凉亭另一可提处,是当这些取之于自然的绿建材,若它时日久腐朽时,均可拆之就地焚烧再重盖,不致造成公害问题。

凉亭、芭蕉、茶山意象

茶山凉亭的名号逐渐广为人知,座落于嘉义县民雄乡的协同中学慕名委请茶山村人为学校搭盖一座凉亭。凉亭盖好后,非但为学子们的休憩之所,也可成为学校户外教学的好地方。可爱的茶山村人也设想送些芭蕉树栽于此亭的外周,好让亭子更相符茶山村的意象。

在我驻留茶山村期间最常进出的有两个亭子,一是老村长的野磨居,一是安家的凉亭,前者是与人沏茶谈话的所在,后者则是升火冥想的地方。走笔之时,野磨居外的花榭鸟鸣,以及安家因常升火而熏得油亮的茅亭影像,浮漾在眼前。

盈盈的笑语和熟悉的茶香,仿如又像冬日怀炉似的温暖我心。

茶山札记 系列文章──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加国亚省班芙公园梦莲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组图:2024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集锦
世界最豪华火车在印度 如移动式五星级饭店
日本香川赞岐满浓公园百花争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