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石门心‧水库情》桃园缺水事件之省思(三)

──治水保土 治标治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周敏鸿、曾慧雯、吕淑静专题报导)连续的台风暴雨几乎瘫痪石门水库的给水功能,推究原水混浊的主因,正是因为集水区高达两百九十五公顷的大面积坍塌,复育之道自然得从新坍地的修复做起,长期来看,水土保持与野溪整治则不可少。

中央大学教授李锡堤建议,治本方面是保护水源区森林林相,且尽可能不受破坏,治标部分则可在上游兴建拦砂坝,具有稳定坡角功能,土石就较不易崩坍。

依经济部水利署北区水资源局统计,石门水库集水区范围中,这次艾利台风过后共有九十一处大面积坍方,桃园县包括大溪镇一处、复兴乡卅三处,总计八十五公顷,新竹县则有尖石乡五十二处、五峰乡五处,总计面积两百一十公顷。

其中,坍塌面积最大的是新竹县尖石乡白石地区的萨克亚溪支流,达五十三点四公顷,其次是新竹县与桃园县交界的泰平溪沿岸,坍塌面积也有十九点六公顷。

另外,新竹县坍塌超过十公顷的,还有坍塌十二点七公顷的镇西堡部落下方、十一点九公顷的尖石乡延老桥附近,以及十一点三公顷的镇西堡部落下方泰岗溪岸。

最惊人的是,流贯新竹县尖石、五峰乡的萨克亚溪主支流坍塌,就有锦屏山、朝日、马鞍、养老与白石等十八处,坍塌面积更高达一百零四点七公顷,超过集水区总坍塌面积的三分之一。

坍塌的土石从山坡被雨水冲入山溪,从支流汇入主流,再汇入大汉溪,让大汉溪水成了滚滚黄水,再流进石门水库,泥沙就此堆积在水库中,成为可能缩短水库寿命的元凶。

北水局官员说,台湾的地质仅五百多万年,非常年轻,因此地质状况也比较不稳定,地震之后只要降雨强度较大,地层就容易发生深层的滑动,也就是所谓的“走山”。

所以,北水局针对淤积、坍塌与水土保持,区分出短、中、长期三阶段,以抢救水库与集水区,来重新活化石门水库。

对于石门水库的严重淤积,北水局除了看天吃饭,等待有大雨来临时,顺着水流开启河道放水口来进行“水利排砂”,仍然要靠较稳定的水库上、中、下游的清淤工程。

其中上游的罗浮段清淤工程必须等待干旱时期才能进行,每年清除十万立方公尺,多属有价料,厂商可是抢着承包,每清淤一立方公尺还要上缴四百元给北水局。

中游的阿姆坪段清淤工程每年则有十五万立方公尺的清淤量,其中有价料与无价料比例约为一半一半,包商清淤一立方公尺还是需要上缴五十元左右,两地清淤的难度不高。

不过淤积最严重的下游水库坝区,难度却极高,一年虽可抽砂廿五万立方公尺,但清淤过程先靠抽砂船接管将淤泥抽出,并堆置在后池下游的沉淀池,再转送终端处理,不但抽砂船成本动辄近亿元,让厂商承包意愿不高,而现有的沉淀池又几乎淤满,且没有终端处理站可外送,让抽出的淤泥没有地方堆置。

所以北水局除规划在大汉溪水牛客栈社区岸边增设堤防,维护安全又可创造一百万立方公尺的堆淤空间,也委由桃园县政府,协寻淤泥的终端处理站,可能以加速开放土石厂、清查县内可堆淤的河岸与低漥农田等方案,来解决清淤的困难。

除了短期的清淤计划,北水局也以减少新坍地坍方、并加强上游河床拦砂功能来并进,作为活化水库的中程目标。北水局规划以十一亿元经费,分四年的时间,以打桩编栅、铺网植生等生态工法,来强化坡脚挡土、坡面排水等功能。官员表示,以生态工法来复育新坍地,可有效避免坍塌,不再让土石被大水冲入水库。

以石门水库环湖公路二层坪因纳莉风灾坍方的路段为例,数十公尺高的坡地被大雨冲毁,大片土石崩落,不但掩埋一百廿公尺路段,还直冲入水库之中。

后来北水局发包以铺网植生的生态工法施作,在一万三千平方公尺的坍塌坡地上铺上网子,由数百支打入岩盘固定的钢钉当成柱子后勾住网子,形成稳固土石结构不致再发生崩落的安全网后,再喷种百慕达草、相思树等种苗植栽。

三年来这处坡地已长出绿油油的草皮,虽然树木还没成林,但经历多次台风、暴雨,至今没再发生坍塌。

北水局希望循此模式,以生态工法在集水区内九十一处新坍地重建护坡,虽然可能不及混凝土护坡坚固,但生态工法护坡将更接近自然环境,不但会有大面积的植物涵养水源,排水功能也会较佳。

至于加强河床拦砂功能,水利署从民国五十四年起,就在水库上游的大汉溪主、支流河道陆续兴建一百廿一个拦砂坝。不过全都在中台艾利过后就已淤满,为了阻止上游山区崩塌的土石毫无阻拦直接进入水库坝区。

北水局初步规划再以八千万元经费,规划兴筑拦砂坝,分四年时间,在萨克亚金溪、泰平溪与匹亚溪等大汉溪支流,兴筑超过廿个中、小型拦砂坝。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