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书】湖南常宁的“三穷干部”(2)

标签:

【大纪元9月6日讯】(读者投书)湖南省常宁市是个农业人口不过六十万,经济落后的县级市.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世世代代靠种田耕地谋生.现已不堪重负,常年下广东打工.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在外打苦工挣钱,生活很苦.这个市的财政历年累计负债已达数亿元人民币.二零零三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一亿五千四百八十七万元,扣除应缴省和中央三千一百一十万,支出二亿三千二百九十七万,收支两抵,赤字七千八百一十万.其中,“三穷(即文穷、道穷、财穷)干部”的工资支付一亿一千二百六十一万元.

这里的“官”却多.衙门二、三百,“三穷干部”数万,且个个官气、商气、霸气、匪气,无赖气十足.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又无人监督.

官多,扰民严重.百姓出钱请打手打自己,还抢自己的饭碗.奇闻,却又是这里的事实.其二,官多,无事可做,有事也没人做,大家赌,全县一赌场.不但家里赌,办公室也赌.有权势的干部在自己家里设牌馆,开车到居民家赶人去赌.干部下乡,一到村干部家就摆赌场.工农商学都去赌,事不做且破坏社会治安.其三,官多,官商遍地.机关单位临街打洞,出租铺面、楼房,出租单位牌子让他人经商,或干脆自己亲自来经商.我们这边就有检察院的什么“检察官之家”、“警官之家”,文化局的“娱乐之家”、财政局的“XX宾馆”、教育局的“教工之家”.农业局则卖农资.党委、政府也卖权、卖官或卖法.一个小小的县城,仅一个交通管理所就有一百八十多大盖帽到街上查车要钱.煤炭局几十人在道口拦煤车要钱.党政机关很多取证也收费.几乎没有单位不捞钱.资源成本如权力、房屋、设备、用车、办公费、出差费等用国家的,捞的钱却是自己的.其四,官多,农民苦.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吃着农民的、用着农民的,还不择手段到农民身上榨出油水.他们打着农业税、计划生育、城镇建设等旗号对农民打、砸、抢.农民的合法利益被其任意侵占、剥夺.例如,常宁的欧阳海灌区、洋泉水库、西塘水库、梅埠桥水库、亲仁水轮泵水电站等完善的水利水电设施、水灌系统是当年农民自己辛苦建设的,现在却也成了他们向农民榨钱的工具.高额的水、电费使当地农民苦不堪言.当地农民在家种田难以维持生计,舍家弃业,外出务工,干的是苦活,挣的是血汗钱,还往往劳而无获.有这么多的“三穷干部”存在,当地农民可怜.

有人称这种官为“三穷干部”.“三穷”者,即文穷、道穷、财穷。
文穷,即这些“三穷干部”文化程度、素质不高.他们是:

一、所谓的“领导”的什么“七姑八姨”.

二、所谓自费、委培、定向、内招等,考试分数再低只要多交钱也能读的.

三、花钱买的.先花一至两千元买个农转非指标,再花五千至一万元买个全民或大集体职工指标,再下步便可进机关当聘干或职工.或直接买.

四、招干的.一些部门放着大中专生不要,直接从社会上招的干部.

五、聘干的.直接从企业、农村等招聘干部或职工,聘干以后再转为正式干部.

六、原来自收自支的单位挤进“吃皇粮”的队伍的.如乡镇农业“五站”,还有广播站、企管站等,以前只有农技站中的国家干部“吃皇粮”,其他都是靠自己服务创收。而现在这些站所全部变成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享受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而且其人员大部分都转为国家聘干或正式职工.然而这些站所的工作人员几乎100%都在做生意赚钱,而且还享受国家政策性垄断经营的特权,牟取垄断利润.这些站所基本上没有多少代行国家管理某行业的职能,也没有多少无偿服务农业的职能.这类单位的工作人员一面拿国家的特许政策赚农民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一面国家还要付工资给他们,而且工资标准还比机关干部高,真不知是国家钱多得用不了,还是某领导喝醉了酒作的决定.

七、企业干部、职工调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非常看中“铁饭碗”,都希望能吃上“皇粮”.
道穷,即这些“三穷干部”缺乏理想和信仰,做官只为求财,或者只是当作一个“饭碗”,心目中少了“执政为民”四字.

远的已不说,这里且举几件事,而且都是一个地方的诸侯们.不是俗话说“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吗?

一、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县委书记,抓经济、抓反腐,应该是他的主要任务,可是一个夜晚王书记接到一个电话:有个干部有个报告告发一个县级干部的腐败问题。回答是:“那他找纪委呀!”答话人:“人家能找纪委解决的问题,就不会来找您了呀!”停了好久才听到:“那好吧,明早七点来。”等6点50分到达时,王已6点半开车走了。又一次,又是有人找这位王书记,白天没在家,只得晚上用电话再反映:“台胞张某出资100万损建的科技大楼临街一排五间门面,原议定发租收入,用作大楼维修费用,都被卖掉了。张先生很有意见,这还是台胞投资家乡的第一个项目,请您直接干预一下。”回答的是“那您就找老县长吧!”“老县长就是当事人,卖房子就是他亲自拍的板呀!”“那你就告诉专管此项目的副县长吧。”“老县长拍的板,一个党外副县长能解决吗?”“那我明天有事呀!”结果无人解决。原定还有一大批图书来充实这座科技大楼都成了泡影。这座科技大楼是台胞的第一次投资,也是第末次投资。可王书记高升到上级市当副市长去了。前年回到原县坐点,一行数人,村里给他们每人办了一套全新被帐,装修了住房,天天补助伙食费,虽然下拨了几万元,可是村里倒欠了一屁股债,为了应付检查,到处租一批猪来填新猪栏,政绩“斐然”。

二、前几年有个女民办老师,利用特高利诈骗一千多万,长期无人处理,告也无处受理。而且任其逍遥法外。

三、前些年修县志,县志办主任贪污,分给县长,县长批签诸书记、常委每人分得一份,有美金、有人民币,少则上千,多则上万。连赞助人的名字都没了。群众哗然!纪委书记找到在野有影响的人谈心,劝他莫把事件牵宽了,并以该县一向人气不好,如果把这事宣传出去,影响县里的声誉,招商引资就更难了。劝他从维护县里大局出发,不要追紧了。看他不放松,书记也好难,要他到下面发动些人打报告送上来,书记好交待。但是等一批报告送去后,就没了下文。原来纪委书记只是转到了检察院,招呼存档而已。该老县长人已死,死人不查了。传说在他死后,有人打开他的办公桌,发现里面有28万存折,社会传言更多。

四、一位老县长:人虽已退休,可能量不小。四年前盖了一幢六层楼房,同时在一个分司任经理的儿子也在另一处盖了一幢高级别墅,其豪华常宁一流,两栋价值百万以上。在某局当股长的二儿子,却又经营承包房产买卖。已建成数栋大楼。三儿子是黑社会人,到处打人收保护钱,无人敢惹。去年在严打活动下,公安不得已下令追捕,逃躲不过,才迫得老子把儿子送到公安局,关了数月,退赔几千元就放出来了。一家人红、黑两套具备。当局领导者们都畏怯他家几分,百姓更不消说了。

五、一位市人大主任在乡下蹲点地,突然一个夜晚来了各部门的数十名打手,闯进一村抄家,一位小学教师在家说,你们有搜捕证吗?打手们破口大骂:“要证我十张都有”,说时迟,那时快,把这位教师拳打脚踢再倒拖几十米,把一身皮肤也拖得鲜血直流。写了一张报告,无人理会,将报告找人代转给主任,不但不理睬,反而不准报销医药费。该主任月薪不过千多元,可是有一栋临街房子出租,地面楼上月租四千元,听说还开过还赌场。他还另有一幢别墅,其面积之大,装饰之豪华,全市数一家。亲属分布许多单位。

六、财政局建局以来,已经五迁、四建,最近一座新建大院其豪华,居市机关之头。特别大院邻傍山处,几幢洋楼最为显眼,什么法兰西式、荷兰式,淋琅满目。有人说,岂止这些,还有散布四处的别墅呀!几乎凡是财政局的大小官员没有不盖新居的,只是大小豪华程度不同而已。提起别墅,军级干部都不如了。几个银行建的别墅村,就有几多幢。不发达的地方,哪个工薪者有这大能量?

七、公安局110事件,上级追查人员和记者还没离开,可局长听说已升迁到另一市当政法委书记去了。公安局有位副局长盖了一栋别墅开牌馆,局里出警车上街扫赌抓人罚款,赌徒就往他家聚赌了。因为那里安全。

至于人大选举、市委卖官传闻很多,而实证难找。这里就不提了。
财穷,当地经济长期来停滞不前,一方面是政府以及百姓的全面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某些有权的“三穷干部”、特别是某些身居要职的“竞富斗奢”.他们通过卖权、卖官、卖法.及打家劫舍搜夺民肪民膏.什么别墅,小车,吃喝嫖赌一件不少.那种原始资本积累的贪婪、残酷及暴发户心态毕露.

下面的人无法监督,上面下来的人,嘴一沫、手一提、车一溜,不但受之无愧,甚至开门见山硬要。退了下来的老干部也拉伙到原来工作地方“视察”,吃喝拿撒一阵,敬老嘛!就算是小儿科了。有个地区调来一县长,不几天,有些离退休老干部就派车来,向这位新县长要几吨食油,县长新官上任三把火总得烧一把嘛!空车退了回去。待县长到地区开会时,一些老干部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臭小子,记得尿布还是我们给你扯掉的,就反脸不认人了,好好坐稳吧!”新县长汗流浃背,回县后,赶忙派车送了一车油去。礼从哪里来?上下心知肚明。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还谈什么执政?

为了节省篇幅,仅谈这个机构臃肿、人员膨胀、财政负担沉重的县级市的几个例子.

例一、教育局

现有正副局长九人,局机关员工百余人局里机构有教育督导室、纪检组、工会、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普教股、成教股、职教股、招生办、教研室、电化器材室、师训股、法制股等十四个股。下属机构有教育服务部、基建队、印刷厂.各学区等。特别是各学区机构,那还是五十年代的原形,早已不适用今天.那时为了管知识份子方便,一个公社设一个学区,专管这片地方的中、小学的人、财、物.学区人员大多数不能上讲坛,却有比中、小学校长要大得多的权力.近来乡下生源越来越少.某乡三村小学并成一所,也才是九十多学生.一班多者二十多,少者七八人.富余的教职员工中,有关系的在家休息,工资照拿;没关系的自己谋生,还要上缴一些钱给学区.这样的学区存在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现有学区二十三个,每区有四到八个官员,就共有一百多,还有只拿钱不做事的员工约三百多人.

例二、水利电力局

局机关有局长一名、书记一名、副局长六名,副局级(纪检书记、妇联、工会)三人,正副主任科员五人、高工一人,技术干部十人,共有干部九十多人还加上七个股室正副股.开支属市财政养着,还向下属单位索取.下属单位有九个,员工上千多人.

例三、建设局

局机关有正副局长五人,纪检、工会、妇联共三人,股室干部十四人,办事员七人,退二线十二人,合计四十一人,另退休八人.下辖机构及干部:

1、城市监察队:正副队长五、股室干部十人.
2、环卫所:正副所长六、股室干部十七,员工一百人以上
3、规划局:局长1、股室干部4人
4、乡镇建设所:干部22人
5、松柏镇城建办:干部10人
6、园林管理处:正副主任5、股室干部7人.仅仅一个直径不到一华里的公园就有职工150人.工人的工资发不出,只有点生活费,现回家休闲.有事时,请临时工做.
7、自来水公司:正副经理9、股室干部13人.工人约200多.
8、市政处:正副主任4、股室干部1人.
9、档案馆:干部2人
10、村镇办:干部6人
11、设计院:4人
12、建工局:局长3、股室干部11人
13、城市开发公司:正副经理3、股室干部16人,职工100多人.
14、市政公司:正副经理5、股室干部5人.
15、建筑公司:正副经理10、股室干部10人.
16、燃气办:干部3人

合计单位16个,干部87人,工人不清.

例四、商业总公司

原下辖七大公司的百纺、食品、副食品、工业品、日杂、服务等公司现都已没有工了,公司机关自应随之撒销。供销社系统下属的公司、工厂及分社,早已名存实亡.改制后,名也没了,机关理应随之撒销。财委:商业、供销社都没了,财委自应撤销.

例五、经贸委

下属企业管理局、国有厂矿工业基本没了,机关自应随之撤销。

例六、煤炭局

现一不生产,二不管理.几十个干部只靠栏路收费来养活.原是煤炭局管煤炭的生产、安全、管理、营销任务.现小煤矿都已停产,一个地级市属国有煤矿自己管.现煤炭局搞出个名目,凡是过境煤车,栏路收取10元一车.前些年每年能收几百万,近几年少了,一年只收几十万.这便成了煤炭局几十人的唯一开支来源.

例七、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乡财税所

财政局里现有员工130名,12个股室,正副局长6人。局里还设有三个副局级的局有农税局、财政监督局、非税管理局。近几年有些经费来源不景气的局一把手宁愿不当,挤到财政局挂个副局级主任科员。23乡镇又各设了乡镇财税所,大约有300多人.蓝江乡才近三万人,30多个村,光乡财税所一个机构就有30多人,一村一税员了。市的收税机构有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三个单位就各有百多人.各个乡镇都有征税机构又约有四百多人.

例八、粮食局

原来机构最多,人员最多。下属有粮店、碾米厂、榨油厂、饲料厂、养猪场、加工厂、运输队、乡镇的粮站、粮库.员工千多人.经费主要来源是国家.现绝大部分粮店、工厂已停工、停产,职工下岗,干部机关却在.

例九、文化局、新闻出版局

下属文物管理局,文化市场管理所,各地又设有文化站.一个文化站就有百多人.另外还辖有文化馆、图书馆、常宁剧院.现在这些单位成为可有可无.由于经济没有发展到必要的地步,因此他们并没;起多少作用,有的甚至不如不设.现在他们忙于捞钱,或出租房屋,或办舞厅、茶社,或执法收费,全市有益文化活动并没做.真正群众的文化活动绝大多数是群众自发地搞起来的.有个常宁歌舞剧团,从开国就成立了.几十名员工全由政府包养着.以后包不来,就定额包干.,一年定六七万元.现在一年难得搞一次中国新年文艺联欢晚会活动,比社会上的文艺活动还不如.这种单位早就该取消了。市文化馆,除了利用馆里设备办幼儿园捞钱外,实在无事可做了.卫生、体两局,基本与文化局情况相似,可以三局并为局.各医院、防疫站基本无需卫生局管.各乡的卫生院皆早已空空.人民公社计划经济时,村里就有赤脚医生,现早已坛花一现.村医院,原用行政管理,优劣不分,一旦改革,能者有了自由活动空间,自己独行,病人也愿意找他.所谓公费医疗,办了五十余年,城市职工至今还是有的享受了,有的还没有享受.可怜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城市里的好心人对于村民给农民以公费医疗待遇的呼喊,精神可佳而已。

例十、科技局、技术质量监督局、环保局三局

都是改革开放后设立的,初还是一个股级机构计量所,以后层峰要求上下对口,继而分设科技监督局、环保局,再而科技、质量监督二局又分设.常宁这块地方,至今有多少烟囱?凡事不应该强求各地一律、上下一律.

例十一、市老干部局

原来3个干部管90来位离休老干部.现在只剩70多位,老干部局人员却彪增到15位.有4位局长.全局干部人平分管五个老干部.管百多副处级退休干部,也只是一月组织学习一次而已.市政府里还设了个老龄委,基本没事可干.

例十二、市党校

有17位干部,房子一大片.人称管房干部.每年约短期培训一、二期干部.每期约几十到一二百人,几天到一、二月.利用不到一年四分之一的时间,其余时间就由党校自己捞钱了.或办电脑培训班,或办成人大专班.房屋设备、师资工薪、办公费用却由政府付.

例十三、党史办、县志办

两块牌子,十多人,三套班子还分居政府、市委,政协.一个人一件事分三处写,写不全一个人一件事.写市志,也是几十年一次.

例十四、工商联合会

本是由工商业户按各自需要而成立,可是这个会反成了政府一个行政机关,上不占天,下不占地的空空局.应从政府机构中裁撤,由社会自由组合.

例十五、邮电局

邮、电分开后,随着形式的发展,邮政局业务已减少了百分之八十.新建一座大楼有三分之二在空闲着,局里反而增到百多人.还设有一批邮政分局,乡下绝大多数又设邮政代办所或点.仅此一项,每年政府要补贴200多万来养这些闲人.

暂时写到这里,也很不全面,但可类推如下二、三百个机构:
(篇幅所限,略,编者注)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锦涛重申邓小平以身作则废除干部领导终身制
英大学激烈角逐替中国培训人才机会
广州番禺爆发警民冲突
台外交部:日自民党访问团傍晚如期抵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