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在落日中》书评

徐天麟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月10日讯】灰白虚无的单调宿命和慇红实有的偶然审美激情﹐都是存在的方式。重要的只在于我们的心目中﹐怎样摆放其位置。若视前者为本体﹐则容易懒惰﹐安逸﹐思想僵化﹐刻板划一﹐人格堕落为官权的奴才妄臣。若视后者为本体﹐则会鼓励人勤奋﹐跃动﹐思维敏捷﹐灵感奔涌﹐人格升华成为诗意丰饶的英勇斗士。

是马克思的浅薄狂妄﹐不合逻辑的定义域外推﹐把半个世界引入纯物欲的陷阱﹐造成了一个半世纪的动乱﹐上亿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以及人类﹑尤其是专制体制内知识分子普遍的道德下滑人格堕落。

其实科学不是发现真理的唯一方式。通过艺术﹐哲学﹐宗教信仰﹐修炼也可以发现真理。袁红冰先生就是通过与现代科学不同的方式发现了一个真理﹕看重殷红实有的偶然审美激情会使人格升华﹗<<自由在落日中>>一书﹐初读似乎有点荒诞﹐不合情理﹐过多不必要的性的具体描写﹐再读再读则开始理解﹐为何诗人学者袁先生把<<自由在落日中>>看得比个人生命更重要。为了此书的问世﹐甘愿忍受共产党官权流氓的胯下之辱。

或许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选择了袁红冰先生来写这部蒙古民族英雄而又悲壮的史诗。<<自由在落日中>>应当﹐也应能够承担一桩重大的历史使命–重拾中国古代铁骨诤诤的士风﹐使早已奄奄一息的东方人文精神从新崛起﹐进而期求中国的自由民主走向新的历史高峰。写的是蒙古﹐展开的却是人性的昇沉。

原始单纯而又高傲狂野的蒙古人文精神是书中讴歌的主要对象。若是全人类都象真正蒙古人那样追求自由﹐现代专制一定不会得逞。真正的蒙古人﹐一直保持着本来意义上的男刚女柔﹐其人性在生命追求灵魂自由的历程中﹐有许多灿烂辉煌的瞬间﹐那是审美激情的电闪雷鸣。袁红冰先生摘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史诗阶段﹕木丹为了自由﹐携着嘎达梅林的头颅﹐勇敢地跃入落日下额尔古纳河的银色波涛。二十多年后的嘎拉和白红雪为了抗拒中共专制的迫害和追求草原长风般的自由生活﹐重绘了历
史的悲壮。这种悲壮染红了河上的巨大耀眼的落日﹐潮洛蒙活佛似乎是在见证﹐他们是轮回着的二对英雄俊美的灵魂。“嘎达梅林”则是蒙古之魂的个体艺术展现。

在共产专制政治官权的阴影下﹐犹太商人低俗的﹐干涩的物性哲理代替了高贵的诗意丰饶的审美激情﹐因而导致人格道德的普遍堕落。在这样的土地上才会出现血腥恐怖﹐震惊中外的内人党清查运动。在这桩根本是子虚乌有的清查中﹐三十多万无辜的蒙古儿女被屈打成招﹐被虐杀致残﹐冤案的起因只是靠吹捧云召起家的蒙古干部乌兰巴干强烈的升官私欲迎合了内蒙古书记林红枫﹐在中共内斗中﹐摆脱困境的
需要﹐这则惨绝人寰的悲哀故事是从乌兰巴干之妻娜仁花与蒙古驻军代表滕海青的肮脏的床上交易开始的。

<<自由在落日中>>狂放优美的写作风格﹐大写意式的春秋之笔﹐雄视欧亚大陆﹐力透现代文明﹐实现了真实历史的文学升华。既从文化的层面展示了作者独创的英雄人格哲学﹐讴歌了人性的高贵﹐人类追求自由之艰辛。从艺术的角度﹐生动丰富地描绘了创作激情灵感涌动的瞬间﹐给人以真实的艺术享受﹐给雄烈狂放的男性之美﹐柔媚奉献的女性之美﹔膧体的诗意之美﹐感情的韵律之美﹐忘情的摇曳之美﹐宁静的飘落之美﹐以逼真的画面。也反映出共干在人性被党性吞嚼之后的极度虚伪﹐自私﹐野蛮残忍的邪恶﹐以及极少数人性尚存的共干在邪恶与良知﹐物性诱惑与审美激情之间的挣扎。

合卷闭目﹐你会发现﹐<<自由在落日中>>就象电影一样﹐色彩画面不断变幻﹐物换星移﹐日月递嬗﹐它带你遨游真实的世界﹐参观真实的史诗画卷﹐也帮你在车水马龙﹐漫漶不清的人潮中﹐看清历史的一条主线﹕人性的昇沉。也把你不知不觉地引入灵感涌动的艺术境界﹐诗画哲人王维的境界﹐。。。。。。 追求自由者﹐不可不读﹐向往人格高贵者﹐不可不读﹐对于创造性思维有兴趣者﹐不可不读﹐对于电影电视剧迷恋者﹐兴趣爱好广泛者﹐不可不读。对于神奇现像的好奇者﹐对中共说不清﹐道不明者﹐对于体制内改革心存幻想﹐等待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再生的人﹐各色人等﹐你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不同的答案。

许多书﹐一遍读完就不想再读了。<<自由在落日中>>则不同﹐越读越有韵味。
2005年1月5日

— 作者曾是一项世界水平应用科研成果得奖人。在海外和中国大陆发表过数十篇文
章。

(转载博大书局)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