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法界提醒父母应注意预防寒假青少年犯罪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二十二日电)各级学校开始放寒假,结合黄历新年约有将近一个月假期。根据统计,寒假与暑假都是青少年犯罪高峰期,其中不乏青少年因出入不良场所或结交行为不当的朋友而触法,甚至被利用犯罪,法界呼吁家长应多费心关怀青少年。

为加强在寒假期间保护青少年,内政部警政署通令所属各分局应自一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五日止,执行一个月的“寒假期间加强预防少年犯罪及发生被害事件”专案,加强巡查辖内各青少年容易聚、滋事场所,并实施劝导深夜在外游荡及进出妨害身心健康场所扩大临检,加强查察、取缔。

法界人士指出,青少年在寒假期间因无课业压力,加上临近黄历新年,经济来源较充裕,极易利用机会尽情玩乐,若仅是将时间、金钱花费在外出旅游、购物、看电影等活动,自然不会有犯罪可能,但因近来二十四小时营业的PUB、KTV、网路咖啡店林立,青少年流连其中,犯罪诱因太多,犯罪可能自然增加。

警方指出,PUB、KTV已成为摇头丸、K他命、一粒眠等二级毒品或迷奸药丸主要散布据点;利用网咖网路聊天室张贴援交讯息犯罪的案件也逐渐增多,有必要在寒假期间实施“春风专案”、“救雏扫黄专案”扩大临检并加强宣导,保护青少年避免误触法网。

根据法务部统计,青少年寒假期间主要犯罪类型为吸毒、窃盗、儿少性交易、恐吓取财等犯罪,群聚性的持械斗殴,此外,飙车在寒、暑假期间增加更为明显。法界人士指出,刑法对青少年犯罪订有减刑规定,不法集团也会利用寒假期间吸收青少年入帮,在集团实施暴力犯罪时,被人利用为顶替对象。

虽然内政部、法务部、教育部等单位每年寒假都规划青少年反毒、反援交、反性侵害宣导,但青少年犯罪却没有因此显着减少。法界人士指出,“没有青少年犯罪问题,只有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罪犯多数源自单亲、隔代教养、家庭暴力或缺乏父母关爱、教导的家庭。

法界人士说,“政府所有的宣导不及父母多花一些时间关注青少年”,青少年的精力旺盛,若父母愿意多花些时间带青少年进行漆弹、攀岩、露营等平常不太实施的体能活动,增进青少年的生活阅历;或是安排参观书画、文物展及戏剧、音乐欣赏活动,以实际行动表达关注。

警方与青少年辅导机关近来也已注意到父母对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实际帮助,除加重父母对深夜滞留在外青少年的责任外,也规划多元化的体能、心灵成长及美学教育亲子营队,只要父母花一些时间,就可与子女共度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寒假,并预防子女在寒假期间误触法网或沦为被他人利用的犯罪工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