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寻找华语电影破茧之道 谢彩妙出书探讨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二十五日电)港片“功夫”卖座,再次唤起人们对华语电影的信心。国片雄霸国际市场的梦想何时成真?谢彩妙新书“寻找青冥剑–从‘卧虎藏龙’谈华语电影国际化”,为台湾学界第一本从电影经济学与经营策略观点出发的著作,深具参考价值。

四年前,李安的“卧虎藏龙”推出时,也出现类似“功夫”的热潮。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助理研究员谢彩妙,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硕士,对于电影教育及电影产业发展具有使命感。

谢彩妙主张,电影文化与电影经济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只有从根本了解两岸三地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困境、找出对策,才能使华语电影在世界立足。

“寻找青冥剑–从‘卧虎藏龙’谈华语电影国际化”从具体案例,推衍华语电影产业体系结构。谢彩妙深度采访台湾、香港、北京三地九位专家学者,并前往中国实地访谈及搜集资料,整理出十几万字的研究果。

“卧虎藏龙”创意制作人李少伟在序中表示,电影工作者必须对电影产业的运作与过程,有基本且清晰的认识;才有机会利用独有地位及环境,开发更多新思维及制造更多机会。
李少伟认为,台湾的电影工作者较少关注电影策划及运作,似乎将电影发展仅视为一门艺术。此书则对国片学习“好莱坞模式”以“中片西作”,从影片定位、制片运作、风险评估、市场调查,及分众、分地、分价化行销等实际问题,都有精到见解。

大陆知名导演陈凯歌表示“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都要多几个抽屉,文化上只有一个声音是不健康的,多元化的文化追求应是文艺人士不可妥协的”,这句话让谢彩妙印象深刻。

但谢彩妙也认为,台湾电影学习场域里,“艺术的”、“文化的”操作演练不曾停歇,但电影科系毕业的学子,却因无法从电影“工业的”体制内,获得基本温饱,而跟随台湾电影“商业的”没落,颠沛流离。她说,李安的用心拍片,让学子对电影持续有闪亮的期望。

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教授陈梅靖表示,谢彩妙以宏观角度,把国片的概念扩展成华语电影,因应中华文化全球热的趋势,点出新世纪将是“华语电影从逆境中发展国际化的最佳机会”。作者改变华语电影的被猎者地位,找回主体,促进华语电影迈向国际化的看法和论述,极具参考价值。

华语电影工业究竟该如何整合?从制作、发行到映 演,有哪些全球化或在地化的手法和现象?华语电影打 通北美主流电影市场通路的“卧虎藏龙”,能为华语电 影带来什么?是否可从中推论华语电影的优劣势及如何迈向国际化?关心电影的人,或许可以从此书发现部分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