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政策改善台、日婴儿死亡率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三十日电)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梁其姿研究发现,当年日据时代逐步引进的殖民医学和西式卫生制度,对华人社会有深远的影响,也降低了日本在台居民和台湾婴儿的死亡率。不过梁其姿从36年的台湾婴儿死亡率低于日本婴儿来观察,当时对“传统产婆的污名化”指控确实过于简化。

由于卫生制度涉及医学、政治、社会、文化等问题,卫生史研究须结合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工探讨这个问题的不同面向,因此中研院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与历史语言研究所合聘研究员梁其姿结合国内外史学者、社会学者、公卫学者共同进行一项集体研究计划。

这项跨领域的研究 (华人社会的卫生史─从传统到现代)在中研院是开创性的研究计划,前三年 (91年到93年)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她表示,透过殖民统治进入华人社会的西方医学知识与卫生制度并没有很快的产生想像中或预期的成果,虽然流行病的快速控制是有影响,但却没有那么直接。

梁其姿指出,殖民医学或西式卫生制度所带来的文化上的转变,对华人社会有深远的影响,直到后殖民时代。而华人社会面对现代西方医学与卫生制度的进入,一方面怀疑抗拒,一方面又充满憧憬,华人社会建立现代医学或卫生制度是不离传统的现代化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至今仍未结束。

她举例,日据时代日本人对台湾新生儿死亡率归因于不卫生的、无知的“产婆”所致,因此在二十世纪初逐渐引进现代助产士,不过这项指控实在过于简化,因为从1906年到1942年间台湾的新生儿死亡率维持在千分之二十到四十之间,但日本新生儿死亡率却在千分之四十到六十之间,确实很罕见。不过0到1岁的婴儿死亡率稳定下降,并且上下起伏的趋势到了1950年代以后才逐渐消失。

有趣的是,20世纪初日本也接受西方的公共卫生政策,并逐步移到台湾来,基于在台湾的日本人都是管理阶层,因此很快接受观念,改善了日本在台居民与婴儿的健康状况,甚至大幅强过在日本出生的婴儿,从1906年到1943年间,日本出生的婴儿死亡率从千分之160降到千分之90;在台湾出生的日本婴儿死亡率从千分之170 降到千分之40;台湾婴儿死亡率从千分之160下降到千分之120之间即可验证。

相关新闻
陈水扁:中国爱滋病暴增 台湾应加入世卫
肥皂、清洁剂残留 污染水源
金钱能换来多少幸福?研究发现有不同答案
Costco金条热卖 美国人出售黄金时税率如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