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啸救灾运动当真超英赶美?

标签:

【大纪元1月9日讯】(亚洲时报陈颖慈撰文) 香港─印度洋地震海啸发生至今接近两星期,中国政府终于开展了“全民大炼钢”式的救灾运动。一时间,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的“风度”,似乎让中国的领导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可是有意见指出,在这一切表象背后,其实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印度洋地震海啸12月26日发后,香港演艺界随即发起筹款活动,1月1日香港政府在大球场统筹合办的“四海同心送关怀“筹款音乐会,香港的演艺界一呼百应,筹得善款高达602万美元。另外,香港演艺界于海啸发生后4日,已经开始筹备《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汇演》,并定于1月7日在香港大球场举行,反应迅速。

反观中国内地的演艺界活动,就显得有点姗姗来迟。“中国人爱心大行动文艺晚会”于在海啸发生后11天,或者香港首场活动后五天的1月6日,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筹得16万美元。有消息指,中国内地演艺界筹款活动在海啸发生后11天才举行,是由于国内演艺界需要得到中国民政部的行政审批才可以展开有关活动。批评者指出,这个现象特别突显了中国的官僚制度令赈灾活动严重滞后。

另外,近年中国内地暴富者众,但是,对于今次赈灾活动,他们的表现似乎并不积极。据《北京现代商报》1月6日报道,中国国内首个大手捐款的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他在1月5日,即海啸后十天,才向北京红十字会捐款12万美元。香港富商李嘉诚于12月28日已经捐出307万美元。

有批评者指出,中国的富豪与香港的豪富比较,反应实在非常缓慢,也突显中国国内的社会菁英的国际公民意识较为薄弱。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各国大力施援后,北京可能出于不想给邻国日本或台北比下去,忽然举办了一场滔天盖地的运动来“弥补之前的不足”。中国民政部在1月1日发出紧急通知,表示要“为民间对印度洋海啸灾区捐赠提供便利”。从1 月2日,中国社会上下掀起了一场捐款热潮,中国官方又定期向外界公布了民间的捐助情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月31日指,中国最初拨出约260万美元的物资,已经相等于中国二万个农民一年的收入。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近年发展强劲,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在12月31日再增加6,000多万美元捐款,1月6日再增加2,000万美元,总捐款额达8,700万美元,相等于67万个中国农民一年的收入(一个中国农民一年平均收入约为130美元)。据报道,以对单一天灾的捐款额来计算,中国今次捐出的款额是它建国55年来最多的一次。

可以指出,中国民间对别国灾难的热情,绝对是应该加以肯定。不过,中国官方,特别是民政部这次在海啸后六天才为民间赈灾打开绿灯的做法,实在值得检讨。

另一方面,也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以过往举办政治运动的方式来筹办这次民间赈灾活动,也有值得深思之处。有分析指出,经过这么多年,每一次中国执政党举办一场政治运动,上下干部以至群众都会虚应故事,但他们不少都以“走过场”的心态来应付,真正做到影响基层的价值观的,可谓少之又少。

此外,在中国举办民间筹款运动的同时,欺骗案件的消息也不时传出。《京华时报》1月6日报道,福建有人假冒中国红十字会人员留下银行账号,并以手机短讯方式传给北京百姓。另外,《中国青年报》1月5日也有关于假中华慈善总会网站的消息。

应该指出,这种现象不是中国独有,但这也说明了中国政府与其依靠政治运动,倒不如依靠危机应对制度的改良。中国如果建立了良好的非政府组织网络,百姓晓得怎样捐款,这类行骗的成功概率就可大大降低。

《人民文摘》2004年第五期发表了北大教授丁元竹的文章指出:“很多专家认为信心危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认为人们对政府治理缺乏信心、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缺乏信心,对政府信用和政府政策效率与透明度问题缺乏信心,对企业虚假浮夸的担心,以及对某些个人品质、素质问题的担心是潜在的社会危机。专家认为,信心危机不仅会对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对改革措施的实施产生影响。”

另外,该文又指:“专家们还关注社会公正危机、人类安全(这是联合国系统常用的一个术语,也是联合国专家提出的,它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也有人将其称为公共安全危机)、台湾问题、腐败和在富人中间滋生的自私心态及行为、教育、治理危机(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国家基本制度的重建严重滞后。”(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分析家:美救灾有功 昇亚洲影响力
联合国用激将法 各国竞相解囊
海啸赈灾高峰会 安南吁各国速兑现援助承诺
南韩情报:海啸救援队成为恐怖袭击目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