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推动制宪宜与美方充分沟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十五日电)从国际观点看台湾第七次宪改。台湾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委叶俊荣今天认为,国际应将关怀面向扩大到民众对宪改议题的认同程度;台湾学者表示,台湾宪改受美、中态度牵制,未来推动制宪除要注意北京可能反应外,更需要与美国充分沟通,争取美方支持。

叶俊荣上午出席台湾民主基金会举办的“二○○五年台湾宪改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研讨会时表示,台湾与国际互动政冷经热,反应在宪改议题上,台湾对宪改议题的探讨空间被严重压缩,且国际间对台湾的宪政变迁,也仅着重在总统等政治人物的谈话,忽略台湾人民对宪改议题的认同程度。

他表示,第七次宪改将直接民权提升到宪法位阶,未来国际间除了重视总统对宪改的言谈之外,也必须把关怀面向扩大到民众意向。

中央研究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及中山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林文程在共同发表的论文表示,在中国大陆于一九四六年制定,从未真正在台湾实施过的宪法,绝对不适合台湾的需要,制定一部新的宪法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台湾内有统独争议及朝野政争的阻碍,外有中国及美国的牵制。

林文程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台湾修宪一直受到中国的牵制,但过去七次的修宪显示,北京的态度受到两岸关系好坏,以及中国对台湾政局认知的影响。

林文程说,台湾修宪虽然是北京及华府关注的议题,但不是冲击台美中关系的主要因素,但如果台湾推动涉及与制定台湾为独立主权国家的新宪法,可能引发台美中三边关系的风暴,台湾并将承受来自北京及华府的双重压力。

他们在文中表示,陈总统在二○○四年连任之后,美国国务院公开、直接提出有限度支持台湾民主的走向,意味着美国推动全球民主的适用有所局限,一切全以美国国家利益为考量,必要时可能为顾及亚太或台海和平,压制台湾民主的进展方向;部分美国人士甚至担心,台湾修宪会使两岸的分离成为永久性。

他们认为,今年台湾修宪之后,显示美国的上述判断并不正确,事实是,“如果台湾内部主要政党有共识,宪改可以通过也不致牵动两岸关系”。

林正义表示,很讽刺的是,台湾民主经验虽然造成美国困扰,但美方却认为台美间应该讨论“如何让台湾的范例,供全世界有意推动民主改造的国家引为借镜”,因此,台湾未来推动制宪除要注意北京可能反应外,更需要与美国充分沟通,争取美方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