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五中全会受挫?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0月16日讯】(亚洲时报 潘小涛撰文)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中国的政治会议没有那次不是“隆重召开”的,最后一定是“胜利闭幕”的!),其全议公报仅提及“十一五规划”,对于会前传闻甚嚣的辽宁省委书记者李克强升任政治局候补委员,则只字未提。换言之,五中全会并没处理人事升迁的议题。法新社指出,胡锦涛无法安插心腹进入中央的权力核心,是一次重大挫折。

毫无疑问,胡锦涛亟欲安插亲信进入政治局,但受到各个派系的强烈抵制,结果李克强“入局不成”,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等“团派”明日之星,也无法更上一层楼。在中共现行体制下,人事安排对胡锦涛是否有所作为、能否随心所欲的施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胡锦涛真的希望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必须完全掌握人事权,第一步就是在中共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拥有足够的票数支持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胡锦涛在五中全会确实受到不少挫折。更严重的是,还有两年就是中共十七大,时间已经不多,胡锦涛若要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必须从现在开始,安插自己的亲信“卡位”,让他们处于接班的最佳位置,否则到了中共十七大,胡锦涛仍然是一个“跛脚鸭”领袖。

事实上,从五中全会公报来看,胡锦涛有很大野心去开启属于他自己的新时代。如何开创呢?第一,胡锦涛先否定过去的发展模式,也就是邓小平和江泽民留下来的东西,这样他提出“科学发展观”,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胡锦涛今年初全面掌权以来,官方媒体逐步加强对过去“惟发展论”后遗症的批评力度:贫富悬殊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负担加重、城乡差距扩大、环境破坏变本加厉等,很多项目都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等。五中全会公报,也有很多否定过去那种发展模式的曲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胡锦涛否定过去的发展模式,当然旨在提出自己的科学发展观,让党内外更容易接受他的政治理想。所以,他在二OO三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二OO四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次五中全会,胡锦涛终于全面阐述、诠释什么是“和谐社会”,并透过“十一五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达至他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因此,五中全会公报是胡锦涛政治思想的完整宣示,也是中共未来几年的政治纲领,“十一五规划”则是落实这个网领性文件的具体政策措施,建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但是,胡锦涛现在不但无法在决策层形成自己的班底,为他的决策鸣锣开道,也不能控制各省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连宏观调控也不能强迫地方政府接受,各级官员退股煤矿的限期,也因为受到强烈抵制而一再押后,显见中央权威之低落,以及地方诸侯的跋扈。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能否提拔更多的亲信,已关乎胡锦涛的政治生命,他在五中全会受挫,一定要卷土重来,大幅度的调整高层人事,牢牢控制从中央到各省市的主要领导。

当年邓小平在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受到地方领导中的文革余党的抵制,在紧接着的两年,邓小平大量提拔支持自己的人进入中央,八O年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更把胡耀邦、赵紫阳升为政治局常委,各种改革开放的措施才得以逐步落实。至于胡锦涛一人独大之后,对中国是祸是福,则是另一个回事了。

当然,胡锦涛还可以大力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引入更多普选机制,特别是建立党内直选机制,彻底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的分权方式,不但让中央政府拥有必要的执政权威,还可以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关系。但是,胡锦涛连人事任命也受到重重制肘,更何况如此革命性的体制变革!

注:潘小涛为香港时事评论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批“衙内现象”引关注
路透社﹕中共政治角力 胡锦涛对上海帮
“精神分裂”的五中全会
谈和谐社会无民主路向 曾荫权邯郸学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