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中国世界工厂还能维持多久

人气 1

【大纪元10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康世人新加坡二十八日专电)虽然全球企业一窝蜂抢进中国设厂,但一位在苏州投资的新加坡企业家林荣基今天在联合早报投书,指中国正遇到工资不再低廉、劳动力日益短缺、员工提高品质意识薄弱、厂商的附加增值税负担沉重及长期处于能源危机边缘等诸多问题。他质疑这个“世界工厂”还能维持多久。

在林荣基的“世界工厂还能维持多久”文章中首先指出,过去中国是以廉价劳工来吸引外资,但现在沿海地区最低工资已经急速攀升,许多城市的最低工资都已增加到人民币六百元(新台币二千四百元),远比东南亚和印度半岛许多国家还高,而且还没有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计算在内。

另外,文章表示,许多外资企业在投资中国时往往忽略“五金”或“六金”条例,中国政府强制企业要为员工缴交住房公积金、养老基金、福利基金、教育基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基金和支出,这些基金的总和,在某些地区高达基本薪金的百分之六十五,最低也有百分之二十二,企业平均每发一元工资,须加附零点三六元的各项基金,成为企业沉重负担。

林荣基说,除此之外,每年会计师还必须为有盈利的企业,按当年的利润,预先提拨百分之十的盈余公积金和百分之五的职工奖励福利基金,总计百分之十五,作为企业的特别资本备用金,地方政府可以随时要求企业缴交全部或部分备用金,作为当地劳工的福利。

除了工资不再低廉,中国也出现劳动力日益短缺的问题。

文章指出,过去大量农村人口移往城镇,有些都市甚至有劳力过剩问题,但现在许多沿海工业城镇已出现劳工短缺现象,深圳和其他广东省市更出现缺人、缺电和缺水的“三缺”现象。

文章认为,这主要是中国实施“一胎化”政策,造成独生子女不愿意吃苦,参与劳动。

此外,文章也批评,中国员工的提升品质意识非常薄弱。

文章举日本和四小龙崛起,都是政府大力提倡品质意识,鼓吹“质量第一”,但中国却没有任何鼓吹质量的运动,地方政府只顾加强经济发展力道,加快生产力步伐,企业只顾大量投资、提高产量、谋取更大利润,根本不管产品品质如何,造成中国制造的伪劣低廉产品充斥全球。

文章更指出,中国国税局向厂商课征“间接出口(转厂)及直接出口不予免抵退税额的进项税额转出”附加增值税,等于在原来增值税制度下,加收大约等于一般出口产品售价百分之二到三点五不等的增值税,而且法令不断修改,不同省分、不同乡镇还有不同的制度与作法,让厂商负担沉重。

文章表示,随着经济过热和能源开发缓慢,中国已陷入能源危机深渊,成为胡温政权最大考验。

相关新闻
刻玉雕琼第一香
中国仿冒品影响安全健康 美再出招
移民问答(293) 先生交了I-485﹐太太在中国的情形
美国中餐厅数目超过麦当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