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回流实录╱台湾押花产业升级 全球布局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孟庆慈╱专题报导)
赴中国打拼十六年,一手带出押花产业的台湾押花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剑雄,十年前蓦然发现,再怎么拼,也拼不过人治的社会,两年前将事业重心转回台湾,要为台湾的押花产业升级尽份心力。

一、二十年前,台湾土地成本高涨、工资提升,何剑雄看上对岸的优势,先后投资成立十一处花卉农场、传授鲜花押制的技术,最高时期约养活了三万人。

中国人治社会 朝令夕改

不过,人治社会的中国,往往有许多始料未及的变化,企业辛苦的投资、付出,得到的不一定是甜美的果实,心血化为乌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何剑雄投资的农场,曾遇到“乞丐赶庙公”的情形,农场的场长提出自立门户的要求,何剑雄乐观其成,还计划出资协助创业,没想到对方所谓的自立门户,竟是要赶他离开,让出公司的经营权。

何剑雄也曾为了争取农场的所有权,与彼岸的人对簿公堂,原以为公司是由他出资所成立,打官司应稳操胜算,不料,当地的法官庭上说他不是“中国人”,他与中国人发生纠纷,案件需送到北京,循国际仲裁方式处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只好忍痛放弃;十六年来,前后投资的十一处农场,最后何剑雄只能掌握三处。

对岸反复不定,朝令夕改,让何剑雄感叹不已,也领悟到,人治的社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观察到,“中国近一、二十年来经济发展快速,但整体根基并不扎实,再加上人治主掌,企业前去找寻机会,存活下来是幸运,阵亡不意外,世界的舞台何其大,台湾押花要全球布局。”

他也开始思考,一手带出对岸的押花产业,但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台湾又做了什么,为何台湾的押花竟然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水准。

四、五年前,何剑雄认真评估,将事业重心迁回台湾发展的可能性,积极走访各工业区,九十二年他向经济部工业局承租台南科技工业区一千六百坪土地,去年10月第一座厂房完成,主要产品为以押花贴合塑料技术制成的文具等相关品;至今台湾押花已生产、外销欧洲一百五十万个文具夹,估计到2006年,年营业额可以达到两亿元。

台湾押花产业目前仍停留在手工艺、加工品阶段,没有大量生产的相关品,事实上,押花产业最发达的日本也是如此;整体而言,押花的产业仍不成熟,然而台湾押花公司已能够量产出押花结合塑料的文具夹。

“多亏了台湾的学术、官方研究机构等的伸援手,才得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将两种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量产所需的设备,市面上根本买不到,也是研究机构多次协助研究、改良市售的机械设备。”何剑雄回台后也再次深刻感受到台湾产业人才的丰厚实力。

很多人认为台湾的投资环境不理想,但何剑雄指出,传统产业一定得升级,不升级去到哪里都一样,自己不求进步,不想往上走,政府再怎么提供协助、给予优惠都没有用,最后还是会出局。

何剑雄不否认,台湾押花升级的过程很辛苦,但未来一定会享受到甜美的果实,现在台湾押花已经着手规划兴建第二期工程,也将逐步落实难度更高的押花镶崁、押花塑合玻璃技术及量产。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