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中国人只有低工资的命?

童大焕

标签:

【大纪元11月14日讯】在日前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说,“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11月9日《北京晨报》)

他的话自然引来一番唾沫横飞的口水讨伐。但孤立地看,他的话确实有道理。资本长着一双会飞的翅膀,睁着一双惟利是图的眼睛,哪里的企业成本低,资本自然就往哪里钻。

不错,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官员眼中,廉价劳动力是最大、最好的投资环境。所以,工人的工资十几年不见涨,国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在一些官员眼里,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低工资──高竞争力,三者之间里俨然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链条。

是我们换一个视角看企业成本,官员眼里的低工资优势也许就成了劣势。
先从企业角度看,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曾多次在媒体上介绍,他们眼中的投资环境,依次为“配套能力、市场、政府服务、劳动力价格”。企业的总成本里,至少包括大量的行政成本,还包括政府腐败的造成的成本。我国的行政成本全球最高,与此形影相随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管制造成的大量腐败成本。这些行政成本和腐败造成的成本降不下来,或者一些地方不愿意把这方面的成本降下来,于是把成本转嫁到工人头上,这就形成了旷日持久的低工资现象。而且在实际谈判过程中,都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坐到桌面上,工人根本没有自己的力量,于是只有处于被决定的命运。如果由工人集团和资方谈判来决定政府的命运,情况会怎样?肯定是将减少腐败和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最大、最好的投资环境。而后者正是国际惯例。

实际上,即使对资本、对企业而言,工人低工资也不是什么好的投资环境。因为劳动力价格并不单指工人工资,还应把劳动生产率一起计入,综合考虑。工人工资太低,劳动再生产的投入就低,劳动生产率也可能随之下降,综合考虑并不合算。另外,工人工资太低,市场也会萎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利。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跨国公司要“自己向自己开刀”搞起什么社会责任标准,努力提高工人福利待遇和劳动条件。据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福特公司走出低谷的诀窍就是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让福特员工都成为中产阶级”的理念,为福特赢得了社会赞誉和市场赞誉,也为企业赢得了巨大利润。

再从工人的角度看。李剑阁的话有一个前提:工人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强。事实绝对不是如此,至少中国的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在过去几十年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税收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这几年政府税收是国民工资总额的2至3倍。说明政府的权力和资本家的金钱已经出现“强强联手”,普通劳动阶层却处于被相对剥夺状态,而医疗、教育和住房改革此时却借着GDP的高歌猛进狠掏百姓腰包。也就是说,打工者虽然有了工作,但拿着微薄的工资,其实际处境却是比过去显得更穷了!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形式的“经济增长”,哪怕没有工作,他们的日子比今天还要好过些!

此外,很多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由此导致的经济和健康成本,也只能由当地百姓承担。《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2日《被癌症笼罩的村庄》报导了企业污染导致全村人纷纷得癌症的故事:江苏省盐城市化工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的化工厂,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群众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地村民近三年上百人死于癌症,牲畜、鸡、鹅、鸭死得不计其数,10亩鱼塘绝收,8公里长的水面无一生物生存……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几乎到处都找得到,政府和企业结成“统一联盟”并没有什么奇怪。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污染企业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隐含优惠条件”中,就包括刻意放低环保门槛这一承诺。但由于目前我国环保体制的限制,很多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合谋的行为环保总局也只能感到无奈。

至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能给民众增加福利的“工作机会”和企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只有害没有利,长期以来谬种流传的“低工资优势”只是强势话语不折不扣的谎言,它实际上没有优势只有劣势,因为它降低了工人的福利和生活水准、破坏了市场也破坏了祖祖辈辈传至今日的伟大的自然、祖国的大好河山!它不是利见当代的伟大事业,而是祸在千秋的“ 历史罪人”。

──转自《新世纪》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童大焕: 没有一个拆迁户的官司赢过!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