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地方文化馆活用在地闲置空间 拟新法明年施行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康俐雯╱台北报导) 台湾文建会推行三年的“地方文化馆”政策概念转弯,补助审查方向也将跟着调整,主委陈其南指出,“地方文化馆应该扩大融入‘文化资产’的概念,且各馆软硬体企划提案,更应区隔,软体补助以一次为限。”

 地方文化馆推行至今,全台透过闲置空间的馆舍,成立了一百九十八个文化馆。今年审查结果公布后,有的馆舍未获继续补助,即使有经费也都较往年少。陈其南说,过去的“地方文化馆”着重于闲置空间的“房子”与其内容物的“软体”,但造成了审议补助核准率低的状况。他认为,有效的推动“地方文化馆”首先应将硬体与软体提案申请补助分开,解决目前一个馆申请软体与硬体的“互绑”情况。

 因为目前台湾乡下的文化空间十分缺乏,未来“硬体空间”可结合改善景观,如旧的三合院无人使用,即可先以修复为主,至于硬体完成后的软体运用则无需烦恼。过去大家认为乡村空间的使用率低而忽视,但即便是一年开会一次,或一个月聚会一次皆可,“有了空间之后,民众就会加以活用,即使是长青欢唱活动、庆生会,也应予鼓励。”这也等同宣告着“地方文化馆”未来的补助与审查方向将有大幅度改变,目前文建会正在研拟新的办法,希望九十五年可开始施行。

 陈其南强调为“地方文化馆”融入“文化资产”的概念,是为了活用在地的闲置空间,只要是在地民众认为需要保存的空间或硬体,就应协助其修复。另一方面,传统空间修复之后,附近的地貌也跟着改变,改善现有空间,民众的使用率与聚集率将会陆续提高。软体的部分,有意申请补助的各馆,应为自己的未来方向拟定策略,且文化局与文建会的审核机制,也应将各馆依类型区分为“展览空间”、“地方文物”、“艺术演出”等进行审核,而非现今施行的混合式审议,陈其南说这个方式也让文化局未来较易于订定辅导策略。

 陈其南语重心长的表示,“地方文化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起责任,这是属于地方建设的一部分。”文建会这个最初的政策推行者,未来应是从旁给予协助的角色。此外,过去文建会为辅导地方文化馆,成立了北中南东的培力中心,未来在“地方文化馆”方向与办法重新调整后,也已取消。陈其南说,让这些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文史工作者,回归个人身份协助之,毕竟若是一再以团体方式进行辅导工作,仰赖文建会每年的委托案“那么文建会的负担将会越背越重”。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