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庭日”家庭暴力受关注

团体调查指涉事儿童存误解 促采“零容忍”态度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16日讯】昨日是“国际家庭日”,据防止虐待儿童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0%受访儿童在第一次遇到家庭暴力事件时会向外求助,63%指若有人受伤才会求助,12%受访者表示相信情况会自然变好,故任何情况下均不需要协助。

该会总干事雷张慎佳表示,儿童遇到家庭暴力不举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她促请政府及社会各有关机构及人士必须对家庭暴力采取“零容忍”态度,不要让暴力变为危害孩子的滚球。
为响应“国际家庭日”,防止虐待儿童会访问了2,300名小四至小六学生,以了解他们对家暴的理解及影响。调查结果还显示,逾半受访者认为身体暴力才属家庭暴力,反映他们忽视言语暴力及其他暴力的威胁;63.8%的受访小童曾目睹父母吵架,17.9%更见过父母打架。此外,逾一成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哪些团体处理家庭暴力。而在目睹家庭暴力的受访者中,30%会怪责自己,26%则会在遇到暴力问题时有绝望的感觉。

防止虐待儿童会社工梅慧芳表示,许多儿童对于家庭发生暴力事件感到羞愧,难以启齿,故政府应制订指引协助公众辨析家庭暴力,而社会福利组织要加强培训前线人员,亦要教育小童提高意识,一旦遇到家暴要尽快举报。

据香港和谐之家的资料,04年家庭暴力个案有3,371宗,比03年的3,298宗增加了2%。和谐之家03/04年共收到8,542个妇女求助电话和980个男性求助电话。据社会福利署统计,家庭受虐待案80%受害者是妇女,男士则占20%。

此外,有300多位家长昨日穿上毕业袍,与子女一起参加毕业典礼。不少家长表示,修读家长教育课程有助改善亲子关系。
徐太太过去1年抽空修读亲子课程,她认为增加知识和见闻还是其次,最大的得益是学晓与子女相处之道,与女儿的关系越来越好。她说:“我问她你觉得妈妈有什么好?她说妈妈会听我说话,我很开心她这样说。”

明爱家庭教育学院与多个社区服务机构合作,举办不同课程,协助家长建立和谐家庭。明爱除了提供亲子教育或个人婚姻培育等课程供家长修读外,还鼓励他们修读一些持续进修课程,学习英文和电脑。过去有2千多位家长修读有关的课程。

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在南京荧屏热播的电视剧《出轨》是导演刘二威又一部描写家庭暴力和婚外恋的力作,将“姐弟恋”、“三角恋”、“一夜情”、“婚外情”等情感问题反映到电视作品中。昨日,该剧主演朱宏嘉、潘雨晨来宁大谈他们对“出轨”的看法。
  • “和谐之家”受虐妇女庇护中心在过一年,因家庭暴力需要入住庇护中心的个案增长二成多。
  • 4月4日到10日期间, 由联邦, 州和地方执法官员联合协调行动, 逮捕了10,340 名因谋杀, 强奸, 虐待儿童和其它罪行的逃亡者,它是美国当局历史上一周内成功的逮捕在逃罪犯最多的一次。
  • 有的爸爸妈妈吓唬不乖的小朋友时,会说“警察来了、警察来了”,台湾的警察或许不会真的来,但是美国的警察可是会玩真的;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就有三个警察,因为一名五岁小女孩野性难驯,连老师都管不住,警察索性给小女孩铐上手铐,虽然这招的确管用,但是可气坏了小女孩的妈妈,说一定要告警察虐待儿童。
  • 澳新社坎培拉消息,妇女团体于4月26日,澳洲的“国家反家庭暴力日”之际,要求联邦政府为反家庭暴力计划拨款。联邦政府于当日重申了将帮助企业界减少家庭暴力行为,以防止对工商业界的生产量带来不良的影响。
  • 台北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童富泉今天表示,由于重大家暴案件受社会关注,今年三月接获五百一十件通报案,较去年同期增加三十五件,今年一到三月通报案也从去年同期的一千两百九十六件,增加到一千三百九十四件。
  • 母亲节快要到了,但是根据(现代妇女基金会)统计,台湾一年有将近两万七千位妈妈面临家庭暴力。这些妈妈在忍受暴力的同时,还要保护孩子,甚至面临异样眼光,需要更多社会的关怀。
  • 彰化田尾乡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一名林姓男子经常在酒后对妻儿拳打脚踢,迫使妻子离家出走后,一度扬言要带着九岁女儿自杀,林姓女童心生恐惧向老师求助,经社工人员前往调查后,已将女童强制安置到寄养家庭。
  • 倾听时,可以表达一些支持行为,如拍肩、给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听、聆听。我很想这么做,但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不知道曾经从多少已经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听到这句绝望的抱怨。其实,光是打开心房和耳朵并不足以让孩子说话!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