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盼外资青睐 有助筹资提升竞争力

标签:

【大纪元5月22日报导】

(中央社记者胡薏文台北二十二日电)MSCI 调高台股权重,外资持续加码台股,标的偏重大型权值股,对于中小型绩优股,受限于资讯未能充分流通,外资虽有意投资,但仍“只闻楼梯响”,中小型企业也期盼外资青睐,有助于筹资,提升竞争力。

以台湾电子业龙头鸿海为例,外资持续加码,对鸿海的持股比重提高到53%,和鸿海相似,同样从连接器起家,由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弟弟郭台强创设的正崴,虽然也缴出每年业绩成长50%以上的佳绩,但外资的持股比重仅有2成。

在台湾设立据点的外资券商,进出资金部位庞大,以往偏好权值股,且认为各产业龙头,相对较具竞争优势,不过自从港商里昂发掘切入太阳能电池领域的茂迪,前景看好,造就茂迪成为台股股王,外资也开始将投资标的转向中小型绩优股,尤其是拥有独特利基,成长力道远高于大型权值股。

正崴指出,从去年底开始,的确开始接到外资券商研究员要求拜访、以及询问公司业绩的电话,外资研究员也透露,有意将投资标的转进中小型绩优股,不过也担心中小型股股本较小,要进行部位调节时,恐造成流动性风险,更重要的是,对外资来说,中小型股的资讯相对不足,都使得外资在投资中小型股时,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

台湾的电子业进入微利时代,但零组件厂商的毛利率大多仍可维持在2成左右水准,和组装厂商的“保五(5%)”相较,获利率与成长性普遍优于大型权值股。但零组件厂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无论扩充生产设备或强化研发,筹资需求也更加殷切,厂商进行上市柜挂牌的目的大多也是为了便于筹资,有助于公司成长,提高竞争力。

但台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平均成交量持续萎缩,融资余额已经降至2000亿元以下,散户退场观望,市场交易多以法人为主,其中外资更是法人中的主力部队,因外资仍以加码大型权值股为主,中小型股的成交量萎缩的更明显,原本希望藉由上市柜挂牌,提高公司能见度,透过股市交易流通股票,利于筹资的中小型上市柜公司,面对目前的成交情况,都感到无奈。

和正崴类似,同样成功切入电子零组件利基市场的中小型绩优股,今年每股获利仍将上看5元以上的公司,在台北股市中并不难找,例如信邦、瑞传等,以目前股价来看,即使本益比在8倍以下,但还是难获法人青睐。

个股的交易活络情况与股价通常与企业未来进行筹资的难易度有密切关系,交易活络、股价推升到合理的本益比,只要确定公司未来前景与展望为正向,当然比较容易吸引外资等法人进场。但业者指出,以目前的台股资讯公开揭露方式来看,即使公司愿意适时揭露营运绩效与展望,但受限语言的隔阂、资讯传播无法全面扩及国际市场,除非有心的外资法人主动持续关注,否则效果有限。

外资持续加码台股,大部分的绩优权值股持股比重都已达到5成以上,转向关注中小型绩优股将是未来必然的趋势,从茂迪的例子来看,只要有少数一、二家的外资“慧眼识英雄”,台北股市中,今年或未来每股获利有机会赚到20元的以上的公司其实并不难找。只要能够打通资讯国际化透明化的任督二脉,台股不难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像“茂迪”的好公司。

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能在筹资时,适时获得资金活水挹注,成长的速度加快,也将厂商的能见度,从台湾市场上迅速推到国际市场上,获得外资法人肯定后,对于获得国际大厂订单,也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当更多拥有利基的台湾中小企业,都能站上国际舞台,成为国际大厂的协力伙伴,整体台湾竞争力自然更上层楼。



相关新闻
民进党立委点名国泰金控等企业  未尽社会责任
经济全球化、奴工、中国监狱及劳教所
台中商银变天 中纤入主
台政院3利多 创24万工作机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