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回归线太阳馆开馆活动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嘉义报导)北回归线地标塔经重新整顿,于昨(21)日, 配合夏至这一天,藉由千人立蛋活动正式完成开馆启用,嘉义县水上乡的北回归线地标塔,21日上午聚集了约五千余人为参加开馆及挑战金氏世界纪录而来的人潮,场面盛大而热闹。

现场的来宾有嘉义县长陈明文、立委张花冠、立委林国庆、金氏世界纪录高端训总监、阿管处钟处长、水上林乡长及多位议员。十时卅分,在祥狮献瑞及锣鼓声中拉开了序幕,县长陈明文致词指出,北回归线地标在过去由于缺乏经费而使其沈寂了多年,今向交通部争取六千万元经费进行整建改善工程,才有今天地标太阳馆的诞生。


县长又说,希望藉由太阳塔的启用带动嘉义地区的天文教育热潮,并成为嘉义地区的主要观光景点。随后在火箭炮嘭一声冲上天,天空布满了五彩缤纷的彩条色纸,人们在欢声中完成太阳馆落成启用典礼。

立委张花冠致词表示,北回归线的通过嘉义县水上乡,是嘉义人的福气,物产最丰富,人最好。立委林国庆说,太阳馆的落成,让水上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北回归线的通过是嘉义水上人的骄傲。

随后展开压轴好戏立蛋活动,陈县长及来宾不一会儿就立蛋成功了,到中午十二时因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立竿不见影”,县长拿一支标竿带了众人来到了23.5度的地标8字形日晷处,得到了验证。立蛋活动约十二时十分宣布停止,并经由计算后以1972颗立蛋打破金氏世界纪录。

附:嘉义县北回归线背景资料

有关北回归线通过嘉义地区,从日据时代到今天太阳馆的成立,其间实历尽沧桑,.北纬23.5度的通过地标是一座学术上横跨天文地理、时间上穿越日据时代到民国的国际性重要标志,早期地标建于清光绪34年,,民国53年嘉南大地震时曾受损害,之后历经5次的修建,目前矗立的是第六代北回地标。

世界上北回归线经过的国家共有16国,台湾是其中之一,台湾有两地设有地标,一处在嘉义水上,一处在花莲瑞穗,又以嘉义县水上乡北回归线标志最具规模,亦是举世最早建标的地方,有外国观光客慕名而来。由于地标馆兴建后,后续工程经费不足,导致该园区内缺少足够的软、硬体设施,无法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适行政院前游院长于91.08.26巡视本县并获补助4,000万元进行广场整建,历经一年数十次会议规划讨论后,确立朝向天文教育方向规划,并请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提供技术合作,园区亦定名为“北回归线天文广场”,将地标转型为‘太阳馆’模式开发。

“北回归线”相信民众虽耳熟能详,但其所代表的天文和气象意义,知道的人并不多,事实上,北回归线不是固定不动的,北回归线每年向南移动十四公尺﹔很多人知道北回归线穿越台湾,可是很少人知道台湾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海岛。北回归线是极具内涵的地标特色,也是地方珍贵的天文资源,为让天文广场能发挥最大效能,嘉义县政府以现有基础设施为雏型,由科博馆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援,并考虑设计如穿越温热两带的穿越地标﹔日轨如何区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二十四节气等,突显其兼具教育、文化和天文科学的主题。

北回天文广场地理优势十分显着,紧临省道台一线与纵贯铁路,距离水上机场仅仅不到2公里,往南5公里可到达东西向快速道路,可接中山高速公路与南二高,距离高速铁路嘉义太保站只需15分钟,全台湾只有嘉义县境内北回归线天文广场具有这样的地理优势。

本广场规划内容包括:入口太阳广场、时光轨迹、星座广场、人影日晷、天文科学展示区,九大行星戏水区、停车场等。为突显该地宏伟气势外及加强太阳馆设施,交通部观光局补助2500万进行二期工程“北回归线穿越意象工程”,以符合展需要,预计六月中旬完工。另为扩展展示品质量,向文建会争取补助1150万向美国旧金山探索馆购买太阳特展所需展示仪器,共有光电效应、地理时间、寻找纬度等18项与太阳有关之展示仪器,就位于太阳馆5楼之探索厅内。

在嘉义从阿里山看日出,到滨海东石渔人码头看夕照,平原又有与“太阳”息息相关的北回归线,打造嘉义县成为“阳光城市”,是可预见的。@(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