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硬不起来﹐软不下去”

林保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3日讯】胡锦涛上台以前﹐摆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引发出不少猜测与评论。上台以后﹐也做出了一番事情﹐的确与前朝有所不同。好事者莫不吹捧有加﹐特别是两岸关系上据说出现“新思维”﹐所谓“软的更软﹐硬的更硬”也。但是浏览他的内外施政方针﹐特别是对外(国外与境外)﹐莫不如是﹐可惜效果并不理想﹐徒有虚名﹐不如说进退失据更为恰当。

以两岸关系来说﹐开始推出“反分裂国家法”﹐被吹捧为“更硬的表现”﹐海内外又掀起文攻武吓的声浪﹔哪知引起国际一片挞伐声﹐还促成台湾百万人大游行。于是北京百般解释﹐说这其实是“和平法”﹐以免引起外国政府与“台湾同胞”的反感。也幸好国民党与亲民党的连战﹑宋楚瑜飞身相就﹐于是胡锦涛摇身一变﹐变成“软的更软”﹐居然以“总统级”待遇礼遇他们。中共宣传连宋访问“祖国大陆”如何成功﹐其实心里对他们“反攻大陆”会造成什么心理影响也摸不准﹐因此很快熄火。而台湾那里更惨﹐马上举行的任务型国代选举﹐民进党大胜﹐亲民党大败﹐“中国热”消音。说明中共的“助选”﹐同以前一样﹐又以失败告终。而连战在享受“总统级”待遇后﹐劝他留任主席之声更加响亮﹐使人一头雾水。

香港问题也是如此。对民主派加强统战分化。软的是给一些议员十年期的回乡证﹐于是有的议员﹐在民主派需要投票反对某些议案﹐因为中共有言在先不得反对“一党专政”﹐所以只能缺席投票。而北京踢掉香港人讨厌的特首董建华﹐破格钦点“港英余孽”曾荫权出任特首﹐也获得市民好感。于是今年六四游行﹐人数剧降。但是中共对民主派做出妥协参与特首竞逐﹐采取封杀的政策﹐非让曾荫权上演独角戏不可﹐加上把做人正直﹑诚恳的资深媒体人程翔当作“间谍”逮捕﹐声称他接受了大量金钱﹐无疑又向香港人煽风点火﹐为六四的烛光晚会输送民众。

而中共的对日政策﹐更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典型。在煽动民众上街反日﹐甚至纵容某些暴力行为以后﹐因为局面有些失控﹐加上军方有异动﹐于是胡锦涛全面封杀﹐以致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不但组织宣讲团到全国灭火﹐宣传“中日友谊”﹐更搜查反日团体﹐逮捕他们的负责人﹐上海一位25岁的游行青年﹐更因为号召游行﹐被当作“黑手”判刑五年﹗于是不但有胡锦涛主席与小泉首相在亚非会议上的握手言欢﹐更安排副总理吴仪到日本出席爱知博览会“中国日”的庆祝仪式﹐并且与小泉会晤﹐以体现“中日亲善”。但是会晤那天早上﹐吴仪突然不告而别回到北京﹐令日本人非常错愕。中国外交部开始声称她另有要务﹐后来又指责是因为日本态度不友善而拒绝会晤﹐出尔反尔。其实日本并没有答应按照中共的要求去做﹐例如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因此不算“食言”﹐倒是中共的自作多情﹐找不到下台阶﹐深怕引发民众的怒火与党内的权力斗争﹐才做出这种“流氓外交”的无理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强硬”。于是﹐中共喉舌又掀起一片反日的叫嚣﹐只是这次限于官方表态﹐不许民众参与。可见早先说民众“自发游行”云云的虚伪性﹐今时今日﹐没有中共背后撑腰﹐哪里可能在大城市里出现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美欧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中共开始采取增加出口税的政策﹐在美欧并不领情之后﹐不是大家坐下来谈﹐而是马上愤怒的取消出口税。政策的宣布与取消﹐前后才一个星期左右﹐简直是开玩笑与意气用事。

这种“盲动主义”与“投降主义”相互转换的路线﹐是中共党史中被痛批的“王明错误路线”的典型。中共执政55年后还出现这种幼稚病﹐转换的时间又如此短促﹐是领导成熟的表现﹐还是出现危机﹖经济上的宏观调控也有这种迹象。

要硬硬不起来﹐要软又软不下去﹐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这种“夹生”情况的出现﹐该是中共统治末日到来的征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保华:连战的“金陵春梦”
冷眼旁观中共反日闹剧
中国金融危机可能随时爆发
林保华:中国国有银行的黑洞有多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