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走近王丹

安田,《天安门情人》作者

人气 42
标签:

【大纪元8月2日讯】回家的路上,10#freeway塞车。一辆巨型卡车押在我的前面,替我遮住了阳光。停下来,无厘头,就想到了王丹。也许就是因为那个丹字?心里也是不由得好笑,但又实在想不起其他的理由。
  
我与王丹的缘分当然与六四有关。十六年前,我还是一介儒生,出于一腔不被执政当局认可的爱国热情,跑到了天安门广场。当时与我 同龄的王丹已经是那场伟大民主运动的领袖了。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发生的。这一切,王丹当然不知道。当我们在洛山矶第一次见面,我就跟他 说:“这是第二次见面了”。王丹完全茫然了。直到我说出原委,我曾经以一个外高联成员的身份参加过北高联在广场的会议,王丹明白过来:“怪不得面熟,当时 那个一言不吭,只顾埋头写稿子的竟然就是你。当时我还喊你来着。”
  
“有这回事?你喊什么?”
  
见到我诧异的表情,王丹得意地笑起来:“那个挣稿费的,可别忘了给我们《北京之春》投稿。”
  
周围的朋友都笑起来,这下轮到我明白了:北京话两个字“开涮”。王丹的幽默出乎我的预料。短短的几句话,就打消了彼此的陌生感。
  
其实,我们在洛山矶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更早的。记得刚下飞机的中午,一个朋友正陪我吃饭,王丹的电话就打过来,问我到了没有。我很奇怪,王丹如何知道我的情况?朋友诡秘地说是他出卖了我。
  
我知道,这个功利世界培养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许多人,就是喜欢伴靠名人的肩膀,以此作为攀登人生之路的阶梯。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态度,但也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得已,这是社会的疾病。如果说,美国有我不喜欢的地方,这种对名利的极端追求的人生观可以说是其中之一。美国凭借自己的实力,不仅建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更把他的功利商业主义文化推广到了整个世界。但这不是我的人生观。
  
不过无论我承认与否,按朋友的话说我大小也算个名人,而且现在也成了六四的代表人物,所以与王丹的见面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一个月后参加一个朋友的新书发布会才得以实现。王丹是发布会的主持人,而我是主讲的嘉宾之一。会前短暂的交流,王丹的幽默已经让我们轻松了许多。说实话,如果不是“王丹”这个历史铸就的品牌让我对他有了先验的设定,现实的王丹看起来实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者形象。只有在他拿起话筒面对记者的时候,一副成竹在胸的坦然,才让我明白这确实是那个经历了血雨腥风的王丹,是那个为了民主自由而历经牢狱艰难的王丹。
  
还在国内的时候,共产党的报纸就对海外的民运极进诋毁诬蔑之能事,而毫无疑问,一些以民运领袖自居的弄潮儿们也提供了无数的笑料,加深了国人对于民运的无奈感。在写完《天安门情人》以后,就有读者来信问:那么大的牵动了全民族的运动,剩下了什么?更有读者直接了当地说:成了笑话,看看今天民运的样子吧。
  
这些信,每每让我有心痛的感觉。我不是一个需要靠民运吃饭的人,也不打算成为职业的政治人物,但作为身历六四的天安门学生,我也不得不问:历史上每一场伟大的运动以后,都会留下造福后来者的遗产。而六四对于中国,难道只有深刻的教训,一些闻人们的花边新闻?
  
“不,89一代就是六四的遗产。他们的沉默也只是基于现实的无奈。”
  
王丹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非常地平静,这让我想起他在记述牢狱生活的文章中坦承没有受到人身攻击的事,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因为他没有必要把这一点在书里写出来。不愿意诉苦说自己如何受了委屈,但也没有必要强调自己没有受到人身攻击。大不了,不说就是了。但作为一个读者,我就是看了王丹的狱后记中这一段的描述,对他有了一点与众不同的印象。判断一个人,往往只需要一句话。可惜,这不符合中国共产党文化的逻辑:林彪还喊毛主席万岁呢。可怜,如果不是毛老头逼的,林彪愿意那样吗?无论如何,我理解国人的心态。这样的情况下,跟随媒体八卦起舞,也就理所当然了。但我相信王丹,我相信一个可以公正评价关管自己的牢狱干部的人。
  
我们在随后的聚会里,一起回忆起89年,回忆起中国人一夜之间变成了团结真诚的一族,回忆起他的民主沙龙是如何在压力下发展壮大而最终成了领导89年学运的中坚力量的。
  
“所以,我相信89一代,这是向上的力量。”
  
王丹的总结非常地简短,但发掘出了我心里的共鸣:不是吗,我自己在中共六四后十余年的统治下,也沉沦消极,而一旦得到自由就立刻写出了作品?不是吗,我所收到的大量读者来信中,对中国六四后社会现实的不满何其多呢?不是吗,89一代的陈用林放弃舒适的外交官不做,选择了出逃?
  
是的,这是向上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时代的沉沦,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个社会的沉沦,我们更相信一个革命党的沉沦,但我们不相信人类会沉沦!历史上,有过比中共更强权的第三帝国。在那个时代,被纳粹控制的欧洲有多少人相信那不过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短暂的昙花时代?
  
水比油沉,斜不压正!前者是自然的规律,后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毫无疑问,89一代代表了时代的呼声,那是向上的力量,就必然会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车流总算移动起来,向着西方前进。我前面的巨型卡车换了一条道,于是我看见了洛山矶的夕阳。蓝天下的夕阳是美丽的,即使高速路上川流的车流排放的噪音也影响不了她温色的余晖中散发出的一层忧郁的美。一片浸泡在霞光中的云,懒懒地遮着公路的尽头。早我离开会场的王丹,是不是正在那片云下行驶?那是中国的方向。
  
July 30, 2005·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为不相识的亲戚伸冤暴光 X X党
吴葆璋: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人权问题
明居正:历史将如何定位中共
《铁流》创编人之一陈晏彬入狱15年获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