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民族所 守护原民古物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博物馆历经半世纪的田野采集,保留许多原住民传统生活器具雕刻和汉族民俗宗教文物,据信住有阿美族祖灵的木柱曾引得族人多次前来膜拜迎祖灵,罕见的大型排湾族木刻和石雕祖先像还让法国罗浮宫慕名而来借展。

一走进博物馆大门,即可看见右侧打光照着两根图腾已经模糊的扁平“祖祠浮雕木柱”,博物馆解说员表示,四十几年前花莲马太鞍某部落的祖祠因被台风摧残而倒,当时忧虑原住民传统文化快消失的民族所研究员,用卡车把七根木柱从花莲载回台北南港保存。

原住民一度想把这些住有祖灵的木柱要回去,但在部落占卜仪式里受祖先附身的巫师说,应该要感谢民族所这些年来帮忙保存这些木柱,所以最后只把柱中的祖灵迎接回花莲老家,去年数十人组成的队伍还到民族所外杀猪办庆典。

博物馆标本 逾三千件

中研院民族学博物馆至今收藏的台湾原住民标本超过三千件,主要以学术研究观点搜集各族传统服饰、生活习俗、陶罐、竹藤编器,民国五、六十年代原住民因改信基督教、面临工业化社会挑战,对外大量卖出传统文物,研究群抱着抢救的心情也收购了不少。

除了生活文物标本,为探讨南岛民族的起源与扩散,中研院民族所也曾与台湾大学医学院、马偕医院及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合作,搜集了将近十一个不同族群的台湾南岛民族、共约四千人的血液样本,此一完整的遗传基因资料库,不但是鉴定南岛民族血缘关系的重要基础,也可望做为临床医学应用的依据。

原民智慧 提供资本主义以外出路

记者郭怡君/专访

台湾民族文化的研究重镇“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成立已满五十周年,即将交棒卸任的所长黄应贵表示,民族所除系统化建构原住民民族志、观察原住民适应工业化社会的演变、深入调查汉人的宗教信仰,也努力发掘潜藏在台湾原住民传统的人类智慧,寻找资本主义以外的新路。

黄应贵指出,传统布农族相信每个人的肩膀都存在两个精灵,右肩的精灵讲求理想和公益,左肩的精灵讲求竞争和私利,要靠心的决定来平衡。布农族承认天生能力不同,但没有性别差异,后天努力会增加能力,强者有责任照顾弱者,若没尽到济弱合作之责,就会被部落放逐。

黄应贵说,资本主义假设人生而平等,人人需用相同条件交易,结果却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布农族的传统交易则是以人的相对能力来决定,能力强的人就要多付出一点,这种结合个人利益与群体共荣的观点,提供人类学家思索资本主义之外的社会发展方式。

民族所在筹备处的前十年,因财政困难无法进行长期田野调查,所出版的二次战后台湾首批原住民志,主要靠头目或巫师口述,透过翻译记录各族的神话、政治和经济体系、宗教信仰和社会运作。

黄应贵说,民族所未来将致力摆脱西方文化偏见,结合本土和跨文化研究素材重建人类学的基本文化概念。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