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悠游台北 各具特色捷运车站成首都意象大门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七日电)从“马特拉不拉,自己拉”的草创阶段到目前,台北捷运系统已从荜路蓝缕的道路走过,旅次也突破百万人次,如今,捷运已成了市民生活必需,各具特色的捷运车站也成了首都意象大门,值得民众细细品味。

台北捷运除木栅线及未来的内湖线,大多路线都属地下潜盾施工,车站也多位处地下,除了联合开发案外,出入口多位处街道一隅,但站内则充斥公共艺术及明亮造景。

至于在户外站体设计上,自然以先从北市第一条通车的中运量捷运线的木栅线看起,受到高架建筑及支撑荷重限制,木栅线的车站设计采取现代建筑造型,以钢材及玻璃表达出现代化都市中的交通科技感官享受。

淡水线上,以钢缆悬吊中国式屋顶的剑潭站、以空间桁架及玻璃创造出明亮大跨度空间的北投站、以现代建筑的材料表达红毛城意象的淡水站等,都以本土或中国式建筑构架为设计意象,剑潭站还因此被列入北市地标之一。

但随着城市的成长,各车站在公共区动线交结或驻留处地坪及天花方面,逐渐运用线条变化、图案拼贴、颜色转换等手法创造视觉焦点,结合公共艺术创作,营造车站内部空间之变化及艺术气氛,尤其是信义线大安森林公园站,聚宝盆造景堪称一绝,把阳光、绿意及流水都引进地下空间。

以尚未完工的芦洲线为例,因工程范围及地方特色容易定位,且地名源自以往被称为“鹭洲”或“芦苇之洲”,因此,芦洲线五座地下车站设计主题以“白鹭鸶”为主轴,利用水鸟迎风、戏水、飞翔等特质,创造风、水、芦、沙、圃等连续性副主题与水鸟的关系,形成各车站独有的。

内湖线为木栅线的延伸,属中运量系统,除大直站为地下车站外,其余十座高架车站也配合当地环境特质及人文特色,区分为“住宅城乡风貌”、“商业休闲环境”、“工业科技景观”等三个造型设计,串联塑造一条“空中之河”,并设定全线设计主题为“湖城故事”。

以内湖线首站“剑南站”为例,就形塑成进入内湖“湖城”的重要入口,捷运局在车站造型上采用双山峰造型,明确强化“湖城”起点的门户意向。同样的意念构思也展现在机场捷运上,未来双塔造型的捷运车站将耸立台北车站管制区内,除欢迎归子回国,也似同展开双臂迎向国外来台旅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