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和谐压倒一切”的时代?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0月14日讯】(亚洲时报记者潘小涛10月13日撰文)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已经闭幕,外界对会议知之甚少,不少人甚至认为,六中全会的“会议公报”只是一份东拼西凑,把过去几年的各种口号、政治术语共冶一炉的文件,没有实质内容。但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就是,这次会议不断强调“和谐社会”,大有“和谐”压倒一切之势,是否跟邓时代的“稳定压倒一切”一样,“和谐压倒一切”也会成为“胡锦涛时代”的最高指导原则呢?

六中全会确实有很多让人失望之处,透露的信息量可说是十几年来最少的一次中全会,而备受关注的陈良宇案,“会议公报”竟然不作交待。当然,中共有自己的盘算,以免外界把目光过度集中在陈良宇案的问题,模糊了胡锦涛呕心沥血的杰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焦点。

从中共近期开足宣传机器宣传“和谐社会”,可见其份量之重。在六中全会公报中,全文三千七百多字,“和谐社会”竟然出现了五十四次,频率之高,令人咋舌。四年前,江泽民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全文一万一千余字,“三个代表”和会议的主题“小康”,也不过分别出现了十七次。由此可见,这次六中全会,确实完完全全体现了胡锦涛的意志,是一次属于胡锦涛的中全会,而未来六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和谐”很可能成为压倒一切的新标准。

过去二十七年,中共的最高指导原则,曾经几番更迭,一方面体现与时俱进的现实主义治国思想,另方面也是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各派势力更替、消长的结果。八十年代,“改革”占有主导地位,是否支持改革成为衡量干部表现的重要指标,改革派因而受到重用;“六四”惨剧后,“稳定”成为压倒一切的最高指导原则,改革步伐放缓,保守力量抬头;九七年江泽民全面掌权后,“发展”被奉为金科玉律,以此衡量官员的政绩,除了江泽民亲信,哪个干部能把经济搞上去,就可以加官晋爵。

到了今天,胡锦锦涛在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后,两年过去了,“和谐”的调子愈唱愈高,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新三民主义”等理念,似乎都已万流归宗,尽收在“和谐”的大旗之下。因此,六中全会的公报把过去几年的主要政治口号都收录其中,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日后,社会是否“和谐”,或将成为官员升迁的重要标准。至于如何评核,或者如何诠释“和谐”,当然掌握在胡锦涛手里!这可是胡锦涛驯服地方诸侯的重要武器。

事实上,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贫富悬殊、读不起书、看不起病、官僚特权、贪污腐败等,令老百姓苦不堪言。国企改制,工人被出卖;医疗改革,医药费成为催命符;教育改革,把九年免费教育的理想革掉;住房改革,变成收地、迫迁的圈地运动。改革早已被彻底异化,在老百姓心目中失去往日的光环,成为“利益受损”的同义词,这也是中国的改革失去动力、走进死胡同的重要原因。

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一方面承认中国社会目前确实有很多不和谐之处,因而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为改革注入新动力。但是,归根究底,这些问题都是制度性不公平、不公义造成的。所谓“特殊利益集团”,就是指那些以各级干部为核心,包含干部亲友、国企官员、民企老板、专业精英等人士的特权群体,他们借着制度上的保护,垄断所有社会资源,以公权力去搜刮民脂民肓,甚至打着改革的旗号,把弱势社群仅余的财产,吞并殆尽。他们是“和谐社会”的祸根。

如果制度不变,只是像六中全会公报所说的那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就业问题、缩少城乡和贫富差距、改善生态环境等,以政治运动去推动,“和谐社会”只是空中楼阁,到头来这些“和谐”成果,还是被会“特殊利益集团”侵吞掉。一个被足够制衡的政府,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民间社会,一个人民有权决定政客命运的体制,才是达至和谐社会的良方妙药。(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分析:胡锦涛和谐论回避政治和谐
北京学者:和谐社会十七大可能写入党章
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访群众不断被拦截
吕耿松:学朝鲜、挺古巴、批越南——评胡锦涛主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