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深耕援外行动 国际医疗行动协会盼如蒲公英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23日报导】温馨台湾情-NGO专题系列之三(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二十三日电)替流亡藏人的小孩采购内裤、拖鞋等用品,几乎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台湾海外医疗援助的项目之一,“台湾国际医疗行动协会”的一群年轻医生们,正默默在南印度等地从事援外工作,因为他们相信,照顾当地人实际需求是第一要务。

尽管拿着买内裤、拖鞋、吊衣绳的单据,很难向一些早已认定海外医疗援助就等同于“买药、送药”或“盖医院”的赞助者解释清楚,到底效益何在?但台湾国际医疗行动协会(iACT)认为,这就是当地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南印度流亡藏人社区内的南卓林寺院,三千多名难民中,上千名是儿童,洗净了就摊在地上曝晒的衣物,孩子们光着屁股、打着赤脚四处玩耍,这些看似再正常不过的日常情景,任谁第一眼也不会想到,这些是造成当地儿童严重皮肤病的症结所在。

国际医疗行动协会不只提供当地难民短期、物资性等的医疗协助,并且进一步去发现问题背后的关键,从二零零一年起,就持续在南卓林进行田野调查的iACT副秘书长周梅珠表示,这就是iACT成立的精神,不只医疗,更从人文角度出发,因为要对抗的不只是疾病,还有造成疾病背后的社会文化问题。

台湾九二一地震过后,原本只是抱着尝试心态,仿照无彊界医师组织而成立的iACT,有二、三十名,不过,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医生、护士及公卫学者们,由初始的一股冲动与热情,经过这一段日子以来的实验,已经发展出与一般援外非政府组织截然不同的理念。

“援外工作不是神圣事业,更不会让人成为史怀哲,变圣人,从此走路离地三尺、头上有光环”,iACT理事长、署立花莲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厚全这么说,希望扭转志工的神圣观念,iACT的成员们,个个都把海外医疗援助当成是一份工作,反而能够走得更长、更久。

正因为深信义工、志工的热情再多,时间一久也会消耗殆尽,蜻蜓点水式的奉献,根本达不到长期深耕、经营的目的,因此,iACT还引进“全职”、“派驻”观念,采保障薪水方式,让原本就享有优渥待遇的医护人员们,可毫无后顾之忧,深耕对各地难民的援助行动。

陈厚全说,有这些长期驻地的开路先锋,其他只能趁着私人休假机会、短期投入的医生们,才能在一抵达当地后立即上手,精准解决当地的问题。

这样的作法却也为iACT原本就拮据的经费,造成负担,因而只能把整体心力,放在马拉威、南印度及泰缅边境等地的难民援助上。

“为什么要来非洲”?过去在马拉威义诊二年的陈厚全,曾被当地的一名老农夫问倒,早上看日出、晚上数星星,生活自得满足的当地人,到底为什么需要外国人的援助?援外的意义是什么?是真的帮忙,抑或变成打扰?

陈厚全说,这也是所有iACT成员都在思考的问题,虽然还没有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从人文角度出发的iACT,始终把援外看成是平凡的工作,没有英雄主义,没有优越感,才能在热情之余,还能冷静、专业踏实的针对问题采取行动。

就像是以“蒲公英”为标志的iACT,小写的“i”代表谦卑的人类,大写的“ACT”点出惟有行动才有大力量,展望未来,台湾国际医疗行动协会只盼如蒲公英般,在有需要的地方,能够生根发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