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对抗恶劣环境 微生物 应用价值高

BR一公斤近一亿美元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能在极热或极冷、极酸或极碱、高盐、缺氧等各种恶劣条件下生存的“极端环境微生物”,是生科界近年来研究的热门对象,它们与生俱来对抗恶劣环境的法宝,拥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例如极端高盐古菌的“细菌视紫红质蛋白(Bacteriorhodopsin,简称BR )”,国际市场价每公斤将近一亿美元,是黄金的一万倍。

可当奈米生物材料

台湾中兴大学生科系教授赖美津指出,BR能感应光、具重复性且相当稳定,在室温下放一年仍具有活性,被当作极佳的奈米生物材料,可应用在生物晶片、生物电脑及全像摄影的贮存材质,还有美国研究团队正在用BR研发人造眼睛。

兴大太古生物实验室目前已发表四株世界新种甲烷古菌、共发现二十多株与国外同种的甲烷古菌,加上赖美津从美国研究室带回的菌种,其中三分之一都有极端耐盐本领,她正着手从中抽取耐盐基因,希望能结合基因转殖技术,培育出更耐盐抗旱的作物,因应全球日益严重的沙漠化问题。

嗜热菌耐八十五度高温

不只古菌能对抗恶劣环境,能耐高温的“嗜热菌”有许多都是一般细菌。

台大生科系教授蔡珊珊领导的团队已在全台七十四座温泉采取水样,分离培养出一千多株菌种,估计约有几百种嗜热菌,其中有些嗜热菌耐高温达摄氏八十五度甚至更高,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员吴世雄、陈懋彦博士及台大生化所教授张文章等人,正研究从中提炼耐热酵素。

部分能抗辐射的嗜热菌,也有学者着手探究其奥秘,盼未来能应用。

阳明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副教授程树德强调,以台湾的生物多样性之丰,还有很多未知的极端环境微生物等待挖掘,但目前此领域的人才屈指可数,盼能有更多年轻学子投入。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