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杀超级细菌 新型抗生素问世

人气: 15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多重抗药性的超级细菌陆续出现,医界所剩武器不多,连最后一线抗生素万古霉素与泰宁都已遇到劲敌,甚至已有病患因无药可治,只能在加护病房隔离观察,等待死神或奇迹的降临。

药界人士表示,不管是哪一种抗生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多少会面临抗药性的问题。抗生素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降低了药厂研发诱因,目前市场上,研发中的新药都以慢性病药与抗癌药为主,2005年以前的十年间,没有任何新型抗生素问世。

老虎霉素 医界新武器

过去被认为效果最好的“万古霉素”不敌“抗万古霉素肠球菌”后,接着推出的泰宁(曾被医药界誉为“蓝波霉素” )也遇上了对手“全抗药性AB菌”。去年最新的“老虎霉素”问世,其体外实验数据显示有潜力对抗上述抗药性菌株与“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对人体的疗效如何?仍待长期观察。

超级细菌有多棘手?台大医院外科加护病房主任柯文哲表示,以肠球菌为例,此菌对万古霉素抗药的比率虽仅三%到七%,但医师几乎束手无策,以免疫力低下的重症病患遭受院内感染居多,而越是有历史的医学中心,里面的细菌越是“千锤百炼”。

柯文哲表示,对于肠穿孔、腹膜炎等疾病所引发的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在还不确定感染细菌种类时,往往得先下最后线的猛药,以免错失治疗先机,待三天后检验报告出炉,再根据菌种调整用药。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副教授Knaebel表示,老虎霉素是目前最广效的抗生素,适合用于最关键的第一次治疗。

柯文哲表示,他通常同时使用二到三种后线抗生素以治疗腹腔内复杂性感染,不过用药种类越多副作用越强、药效也易受干扰;广效的老虎霉素虽然相对好用,但会不会出现抗药性,仍须观察两到三年。

淡水河底泥 残留世纪之毒

〔记者翁聿煌/基隆报导〕国立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化学与生态研究所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淡水河及河口周边的水底泥中,仍检测到禁用多年的多氯联苯与杀虫剂等环境荷尔蒙,水域内取得乌鱼等食用鱼类的肝脏样本中,也有受到环境荷尔蒙干扰的基因表现,足见世纪之毒仍残留在我们生活周遭环境。

海大海洋环境化学与生态研究所长龚国庆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去年8月起展开淡水河及河口附近海域里的世纪之毒─环境荷尔蒙研究。

环境荷尔蒙指的是多氯联苯及DDT杀虫剂等高毒性的化学剂,由于其毒性残留性高,且对环境及生物有重大危害,联合国已在2001年全面禁用。

研究发现在淡水河口近海邻近八里污水海放管周边海底的底泥,含有相对较高浓度之多氯联苯与杀虫剂,底泥砂的颗粒愈细、所含的有机物及黑碳成分(由燃烧行为所造成 )也愈高,颗粒所含之黑碳成分愈高,多氯联苯以及杀虫剂的浓度也愈高,显示这些环境荷尔蒙将会依附微细的黑碳颗粒,在河川及海洋中传播。

研究小组同时以生物基因的检测技术来侦测淡水河内的鱼类,是否也有遭受环境荷尔蒙的干扰,初步结果发现在所取得乌鱼、花身鸡鱼(俗称花身仔 )、黑鲷等鱼类,肝脏样本中也检验出受到环境荷尔蒙干扰的基因表现。

龚国庆指出,底泥中所测出的环境荷尔蒙每公克最高仅有八十四奈克,鱼肝中的含量更是微量,食用尚不至于对人体产生影响。

但结果显示,多氯联苯等环境荷尔蒙虽然均已被明令禁止使用,仍可能会透过一些未知的途径被排放出来,然后随着降雨进入河川后,再被传送到河口及近岸海域,进而经过食物链层层的传递与浓缩效应,逐渐累积在生物体内,最终仍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