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大医院 给错药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台大医院传出药局给错药事件。一位女病患爆料指出,医师开立黄体素给她,药师却误给她肠胃药,因两种药物剂量相差甚大,她觉得错得离谱。医改会指出,出错虽然在所难免,但应把出错概率降到最低,不过台湾药师人力不足,对民众用药安全如同不定时炸弹。

前天小芳(化名 )到台大妇产部看诊,医师一如往常,开立黄体素“得胎隆”(Duphaston )、每颗剂量十毫克给她,昨天她要服药时,却发现药变得很大颗,一看铝箔包装印着“肚痊宁”(Duspatalin )、每颗剂量一百毫克,是减缓肠胃蠕动的药品,并非药袋上标示的“得胎隆”。

药名有别剂量差十倍 把关有疏漏

她表示,两种药药名差很多,剂量又相差十倍,如果台大给错的是更危险的药,又被不识字的老人领到,那不就非常危险?

小芳昨日下午去台大退换药品,药师连忙致歉,并表示可能是因工作量大、英文药名又相近导致,他也请小芬填写药品问题处理纪录表,表上显示本月共有五项纪录,分别发生在1日(两件 )、2日、6日、7日。

台大致歉 直指药师不足问题严重

对此,台大药剂部主任陈燕惠表示遗憾,台大致力用药安全推动多年,类似错误的比率低于十万分之一,给药时由两位药师双重确认,尽量将给错药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陈燕惠表示,药师人力不足虽不能当成犯错借口,却是各医院共同面临的困境,台大药师工作繁重,半数要支援研究、教学、临床试验、用药安全等任务,只有半数能在第一线调配药品,一个人每天约要处理四、五百张处方笺。

“美国药师一天只要处理约四十张处方笺!”医改会执行长刘梅君表示,某家财团法人医学中心更离谱,一位药师一天需要处理五、六百张处方笺,每张只能花四十八秒。她说,没有人力就没有品质,怎能不出错?卫生署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卫生署医事处处长薛瑞元表示,给错药有好几种可能性,此个案可能就是药名相近导致,不能一味推给人力不足,但药师人力不足确实可能提高出错率,卫生署已在开会讨论当中。

药师:拿错难免 安全控管来避免

〔记者魏怡嘉、王昶闵/台北报导〕新光医院药剂部主任王春玉表示,当医院业务量大时,若遇到药名类似的药品,药师有时不免拿错,但一定要透过安全机制及流程管控来避免。

为避免拿错药,新光医院药品从调剂到病患手上,至少要经过四位药师。第一位是调剂药师,第二是核对药师,第三位是柜台的药师,病患领药前再看一次。王春玉指出,第四位药师是该院特别加的,是处方初审药师,他就坐在电脑旁边,当医师开立处方笺时,电脑不仅会同时显示出药笺内容,还有病患的基本资料,如年龄及体重等,处方初审药师即可根据这些资料,检视药品及剂量是否有不当之处。

振兴医院药剂科组长郭健文表示,由于药名都是英文字母,有时只有一、两个字母差异,不免会看错,该院都要求药师在拿药时,要默念药品一次,避免错误。

“在全球各国,用药疏失总是排名医疗疏失首位!”和信医院药剂科主任陈昭姿表示,要避免用药疏失,从采购药品就要开始注意,品项、规格越精简越好,药物的外型不能太相似,也不能一味采购便宜的药品,因为这些国产药外型都非常相似。此外,医院在建置药品的电脑或书面资料时,务必要尽量详列药品资料,建资料库时,学名优于商品名,因学名通常长达十几个英文字母,商品名只有五到七个,一个药的药名越短,与其他药名就越容易混淆。

陈昭姿表示,最后一道关卡就是药师与病人,应尽量与病人一一核对药物等,但这需要一定时间交谈,无奈台湾药师人力不足,实行上确有一定程度困难。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