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从印度看中国

(大陆)林木

标签:

【大纪元4月7日讯】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印度的经济起飞比中国迟十二年,现在的经济总量也只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一多些。但是,印度的政治、经济潜力并不比中国差。中印两国现时的差别在于:

中印劳动力的优势和劣势

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靠大量的资金和廉价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印度的总投资只有中国的一半,外国直接投资只有中国的百分之十。印度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精神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新兴企业创造出来的。据亚洲银行估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每增加百分之一的工作岗位,需要经济增长百分之三;九十年代,人口增加百分之一,需要经济增长百分之七——八。这就是说:近十余年来,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是“无就业的经济增长。”

中国现有的充分而廉价的劳动力,这个优势,在十年以后可能被印度超越。因为印度的人口发展趋势比中国好。十年以后,印度适龄的新增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可能赶上和超过中国。中国在十余年后,人口老化比例上升,适龄的劳动力可能变成负增长。印度会说英语的人多,也是一个优势。

政府的干预

第二,由于政府干预不大,创新精神强,印度有一个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生气勃勃的企业家阶层,现在已有一批在全球有竞争力的顶尖公司,如搞软件的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从事制药业的兰巴克公司,经营汽车生意的巴贾杰公司,经营汽车装配的马亨德拉公司。中国的大企业本来就是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至今还未能摆脱不应有的甚至是粗暴的政府干预,还没有在全球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中国著名的世界级公司都是外国投资和提供技术的产物。

由于同样的原因,印度已经拥有民间性的流动性更好的债券市场和金融系统,银行基本上没有坏账。中国的股票市场持续不断地一落千丈。二○○一年,上海股指达到二千二百点,二○○五年,股民的一半财富从股市蒸发了。银行系统的坏账多得惊人!

资金投向何处?

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在基础设施上投入钜额资金,如摩天大楼、城市豪华公园、广场和世界级的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据中国官方公布:二○○五年,中国的财政支出已达三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经常性项目支出只占百分之十三,公共事业支出占经常性项目支出不到千分之三。大量的基本建设支出挤压了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支出,公共事业支出大部分靠自筹资金解决。学生和病人等居民负担了本应由国家财政支出的资金。(见《检察日报》二○○五年二月五日报道)

现在,专家们和普通公民都认为超过中国现有经济力量的面子工程太多,豪华广场和仿古建筑太多。山西临汾一个中等城市就修建了拥有同北京天安门一模一样的尧帝广场,霓虹灯和党政机关的办公楼耗电太多,房地产和已经圈占的耕地闲置者不少,高速公路收费过高,利用率不高。印度的基础设施很差,需要弥补。但是,印度在教育领域坚持不懈地加强支持力度。二○○六年初,印度又通过一条宪法修正案,要求私立中学、大学和职业培训机构必须留出四分一以上的名额,招收属于贱民阶层的达利特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学生。这项法案将有利于百分之七十的印度人改善其未来的前途。

中国在教育产业化、公立医院商业化和医药费乱涨价的情况下,使许多弱势群体的学生失学,病人失医,这都影响到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民间有一首顺口溜说:房改,家家掏光;股改,家家输光;教改,家家发慌;医改,病人死光。当然,“病人死光”是过甚其辞。民间口头文学都是夸张的,我们不能要求它们像科学论文那样精确。

谁的社会更稳定?

第四,印度的贫困人口远比中国多。但是,印度是一个拥有初步民主和法治的国家,能够实现真正的社会稳定。中国政府虽然一再宣传自己的政治稳定,但是,集体上访、请愿、游行示威以至局部骚乱的事件越来越多。据说:二○○五年有七万六千余起。

就消费领域来说,印度消费部分在GDP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高于中国。这说明,印度人能够比较放心地消费。中国私人储蓄已经达到十四万亿元人民币。政府千方百计地调动居民消费,可是十三亿中国人只有百分之二的大富翁在进行着与世界富豪接轨的超豪华消费,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奢侈品市场;绝大多数储蓄者,为了应付意外事故,不敢放心地消费。

谁的民主自由更多?

第五,中国的制造业发达,因而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和外汇储备,但是,制造业中的高科技产品,多数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印度的软件和服务业远比中国发达,因为软件和服务业需要新闻自由、信息自由和法治的保障,这是中国所不具备的。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印度的国际环境、友邻关系,可能比中国越来越好。因为印度同世界上占大多数的民主国家没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他们受到的猜忌、戒备和遏制要比中国少得多,喜欢同他们打交道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总之,中印两国都是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很不够的世界大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都是在近代受过帝国主义侵略和统治的国家。就历史渊源和经济文化条件来说,两国的情况是很相似的。现在,两国的主要差异就在政治制度方面。印度现时的劣势,是由于他们实行经济开放较迟,也没有中国引进外资大胆。印度的优势,主要由于她们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就短期行为来说,大胆地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是利用全球化的良好机遇救贫致富的捷径。就长期行为来说,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胡耀邦、赵紫阳在一九八六年所说的“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够鼓励国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支持良性竞争,限制政府的粗暴干涉,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去发展、保护和规范市场经济。中国如果能在制度创新方面弥补自己的缺陷,就一定能够在本世纪内成为世界上富强、民主、文明的一流发达国家。如果固步自封,不实行制度创新,恐怕在二三十年以后就可能被印度所超过。

转自《争鸣》2006年4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加州山火已受控
合欢山台湾二叶松火灾林木成功天然更新 
遏止盗采林木  印尼当局准备起诉涉案官员
南元农场“国际郁金香花卉节”新竹登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