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点亮希望系列报导》

李振隆帮街友找回生命尊严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2日讯】自由时报 ◎图文/记者陈信仁

成立“恩友中心”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屋内传来柔和甜美的诗歌声,很难想像这群发声者曾是蓬头垢面徘徊街头的流浪汉,以及生活在社会边缘的贫寒家庭,如今个个脸上容光焕发,充满喜乐、赞美的心灵,令人不禁好奇他们背后的动力为何?

舍优渥生活关怀弱势

“付出,让我收获更多!”放下名建筑师的响亮头衔、舍弃优渥生活的享受,建筑师李振隆全心投入街友、贫寒者的社会关怀行动。从笃信佛教转变为虔诚基督徒的李振隆微笑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若不是神的恩典,将我从死里找回,恐怕现在还沉沦在竞逐财富的盲目生涯”,见到街友们的转变,李振隆心中感觉无比丰收。

包括北港朝天宫等国内多间大型知名庙宇,都曾在李振隆领导下,完成修护规划设计;曾在东南亚投资经营五星级饭店、大型游乐场,让李振隆快速累积财富,尽管顶著名建筑师等耀眼的光环,充满人文生命关怀的他仍时刻深深思索,生命的意义为何?

受洗后的李振隆全心追求基督教信仰,在深刻体会到耶稣基督对他的爱与恩典后,支持他毫无犹豫投入社会关怀行动,见到孤苦无依流落街头的人们,李振隆开始主动接触问候,进而成立“恩友中心”,提供散落各处且为数众多的街友们一处心灵与生活的避风港。

在李振隆积极奔走努力下,台北、板桥、台中、南投等地陆续为街友、贫寒者设立“恩友中心”,虽然资源有限,但每天中心仍持续提供两餐、盥洗、医药等服务,还把房屋出租给无家可归的街友、贫寒者暂时居住。李振隆认为,教会就像一个家,当街友、贫寒者没有家的四壁可倚靠时,教会要当这群社会边缘人最后一面坚强有力的墙。

面对形形色色背景迥异的街友、贫寒者,“恩友中心”中,所有“服事同工”都必须应付、处理街友酗酒、闹事等各种状况,甚至无理的要求等疑难杂症,在锲而不舍付出爱心关怀及忍耐下,街友渐渐有了转变,不但接受基督信仰,还会主动打扫附近公园、街道环境,并主动关怀其他街友,成为共事的同工。

李振隆说,恩友中心坚持“先福音、后救济”的精神,除了提供街友、贫寒者基本的温饱需求及贫寒救助外,传扬基督的福音才是最核心的出发点。

李振隆认为,街友、贫寒者不是只有物资上的缺乏,更欠缺的是心灵上的饱足,若没有给予同样的尊重与关怀,救济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在恩友中心,每个人都是同等的,同样都是神所爱的子民,享有一样的恩典与祝福。

恩友中心的街友、贫寒者来来去去,李振隆曾发现有段时间竟然减少了,经询问同工,始知有的街友早已重新找回人生的目标,再次站起迈向新生活。李振隆表示,恩友中心除了传福音、供应餐饮外,也主动寻求厂商协助,提供代工或工厂工作机会,街友们根据本身工作量,赚取所得全归个人所有,甚至还有人被厂商聘雇成为正式员工。

曾遭黑道威逼不退却

无私、无怨、无悔地付出,让街友、贫寒者找到重新站起的支撑点,不过如此奉献也非一帆风顺、处处获得肯定。曾被黑道份子扬言对其不利,甚至持刀当面威胁杀害的李振隆说,很多街友被诈骗集团、贩毒者、黑道份子控制当成工具,恩友中心被视为“挡人财路”,但恶势力的威逼并未让工作人员退却,反而更勇敢投入。

患有遗传性多囊肾的李振隆遭受病痛苦楚,也曾面临事业谷底的人生低潮,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更清楚明白神要带领他全心投入街友、贫寒者的关怀工作,纵使街友问题复杂,经费来源短缺,但李振隆相信神的恩典绝不会短缺,借着神的话改变生命及价值观,让街友、贫寒者找回生命的尊严与意义,重返社会。(记者陈信仁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