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英女王最为害怕的事情

平时不过问政事的英女王对全球暖化罕见介入引全球关注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5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佩妮编译报导)《浮华世界》杂志(Vanity Fair)5月8日刊登赫兹嘎德(Mark Hertsgaard)标题为“当华盛顿沉睡时”(While Washington Slept)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全球暖化问题上美英两国首脑互动的内幕。作者称全球暖化是一个英国女王最为害怕和国际大亨们紧张的问题。

文章说,卡翠娜飓风袭击美国纽奥良市的十个月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正因为美国总统布什进行私下会谈。这样的会谈由来已久,自1952年女皇即位以来,她与首相星期二傍晚在白金汉宫的会谈就成了传统。为了确保会谈的保密性,与会者只有女皇和首相,内容也鲜少为外界所知悉。也因此,当伦敦记者报导女王对首相布莱尔表达严重关切美国对全球暖化的态度时,女王对世界政局的罕见介入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今年英国的春天比五十年前早了三个礼拜,在位多年的女王亲眼见证了气候的变化。女王从科学家那里学到,温室效应的气体会把热气困在大气层里。只要燃烧石油或是森林着火,二氧化碳就会释出。而二氧化碳占温室效应气体的大部分。全球暖化会在二十一世界末,让冰河溶化,海洋上升,海平面可因此上升三英尺。许多沿海的城市都将被海洋淹没,英国的城市也不例外。全球暖化更会促成愈来愈多像2003在欧洲造成三万一千人丧生的热浪。

女王要求布莱尔向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她的关切是有原因的。一百六十二个国家共同拟定京都议定书,要求工业国家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度减少百分之五。尽管这样的百分比较所需减少的百分之六十仍远远不及,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却拒绝接受这项协议。这让像中国、印度及巴西这样的开发中国家质疑为何他们得接受协议。美国在2001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为此批评布什政府。但在2004年,尽管美国拒绝接受议定书,布莱尔仍宣称,全世界对抗气候变迁的战争,缺美国不可。

布莱尔为支持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以自己的政治前途做了赌注,布什的确欠了布莱尔。为了迫使布什有所动作,2005年八国高峰会布莱尔将气候变迁列为首要议题。在此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布莱尔就曾飞到华盛顿和布什商讨此议题,同天,中国、印度与巴西等国也联合声明,要求各国对气候变迁展开立即的行动。

布什政府仍旧对固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投了否决票。七个礼拜后,卡翠娜飓风以惨重的代价让美国政府知道气候变迁的严重性。尽管没有人能肯定全球暖化和卡翠娜飓风的关系,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全球暖化很可能使得像卡翠娜这样的超级飓风愈来愈多。因为全球暖化使海洋变热,这是形成飓风的先决条件。卡翠娜飓风让我们预先看到全球暖化后,二十一世纪的飓风会是什么样子。卡翠娜袭击的正是低于海平面三英尺的纽奥良市。三英尺恰好是英国科学家预估海平面上升的高度。也就是说,未来很多城市将会像二十世纪的纽奥良一样。全世界大约有六十五亿的人口居住在海岸边。阿姆斯特丹、威尼斯、上海、马尼拉和加尔各答等城市将会成为首当其冲。

文章说,科学家认为气候变迁问题比恐怖主义更为可怕。因为全球暖化来自人性对石油、煤与天然气的依赖。人们并不想放弃这些能源。幸运的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不像布什总统所声称会重挫经济。英国科学家金大卫爵士表示(Sir David King):“英国的经济在温室气体降低百分之十四后,却成长了百分之四十。”最终人们还是得寻求其他替代能源,不只是因为全球暖化的关系,昂贵与难找的石油也是因素之一。如果政府下定决心制定以替代能源为目标的政策,设定条件并加以鼓励,企业是会回应的。

美国大众对气候变迁的讨论远远落后欧洲,许多民众对气候变迁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这是因为在美国,对气候变迁的意见往往正反都得报导,以“平衡”新闻素材。即便一方报导没有科学佐证,也因为“平衡”原则,使得气候变迁的严重性无法被大众所得知。欧洲媒体不这么做,他们只报导科学证实的意见。美国媒体尽管报导气候变迁,也仅将其视为是环境议题,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文章说,因减少温室效应而遭受的短期经济挫折,长期来看,会因为新的技术突破而弥补回来。然而,气候一旦变迁,可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弥补过来了。布什政府须要为气候变迁采取更多的行动,这必须由富有的已开发国家开始做起,毕竟已开发国家过去以经济发展为由牺牲了环境保护,现在不能让开发中国家或未开发国家承担责任。如果美国还选择继续沉睡,地球的反扑将是巨大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类应立刻采取行动 对抗全球暖化现象
摩纳哥亲王攻北极极顶成功 警告全球暖化
科学家预测全球暖化将导致物种灭绝
加拿大北极熊可能二十五年内绝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