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育和狩猎文化平衡点 猎人学校:时间去磨合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30日报导】原住民狩猎文化与动物解放的第三条路(七)(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三十日电)原住民的狩猎文化和动物解放之间是否有冲突?身为森林警察,却又是猎人学校创办人的排湾族青年撒吉努认为,这是对文化、生命的认知不同,只有等待时间的磨合,让彼此之间找出心中衡量的那把尺。

六十一年次的撒吉努,二年前暂时放下文学创作生涯回到台东,在林务局担任森林警察的工作;就在同时,他也创办了“猎人学校”,担任校长。

穿上制服,是逮捕猎人的身份;脱下制服,自己又是猎人,是否有冲突?

撒吉努笑着告诉中央社记者,创办的猎人学校是教他们认识动物,认识山上植物,认识山势环境,如何在山岚弥漫、古木参天的深山中找到回家的路;如何静静的聆听动物的声音,分辨是那种动物,找出它的行踪。至于要不要打猎,如何狩猎,由他们自己去决定,他教的是狩猎的精神和培养猎人独当一面的性格。

撒吉努说,原住民的狩猎并非屠杀,而是有更深一层的文化内涵,过去的高山族群如布农族、鲁凯族、排湾族、邹族都有“分享文化”,猎人将所猎得动物,带下山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不懂的分享就会受到天神的惩罚。

他说,传统猎人都相信,如果没有将猎物和大家分享接着就会打不到猎物,更严重还会发生意外。这就和佛家的杀生一样,佛家的杀生就是滥杀无辜,原住民的狩猎如果不是分享给族人就是“滥杀”动物,就和佛家的“杀生”一样。

撒吉努表示,他的祖父、长老曾经问他,“你知道一位猎人死去之前,留给他最美的脸孔是什么吗”?看着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猎物时,流露出来的喜悦神情,就是最美丽的脸孔。

撒吉努说,他尊重宗教家倡导的解放动物;保育人士的保育动物;学者和政府的生态平衡。但是这些无非就是尊重大自然,其实这和猎人对植物、动物、环境的深刻了解一样,都是融入大自然。

事实上,他认为,学者对动物的认识,也是从猎人身上获取的知识,这些知识又传播出去,透过教育让大家懂的保育和尊重大自然。如果没有猎人,大家如何了解动物和环境呢?

由于先前有媒体大篇幅报导原住民寻根之旅恐成动物屠杀漏洞,撒吉努表示,对原住民来说,狩猎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当原住民达到适婚年龄时就有权利向天神要狩猎的本领,有了这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成人,然后有义务将猎物分享给族人。

不过,撒吉努强调,猎人的真正精神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环境、动植物的认识,对大自然的尊重、掌握大自然变化的本能,并非盲目的屠杀。

不可讳言,原住民狩猎是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撒吉努认为,在短时间内保育、动物解放和原住民的狩猎文化必然是冲突的。

在寻找原住民狩猎文化与动物解放的“第三条路”时,撒吉努语重心长地说,当宗教、保育团体对原住民狩猎文化和真正的狩猎行为有深刻了解,以及现代猎人了解到真正狩猎精神后,双方再经过时间的磨合,或许就能找到彼此间的平衡点,与衡量行为价值的“心中那把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