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都对

果正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一天,一位比丘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了一位侍者。门外,比丘的两个徒弟在激烈的争论,互不相让,各执己见,都以为自己证实的和悟到的才对。

结果,争论到最后,师兄一气之下,走进房间请问正在打坐的比丘:
“师父,修行的人,应该对世间的一切‘心无牵挂’,荣辱取舍,是非好坏一概动不了他的心,这才是修行真谛,可师弟认定我说的不对,请问师父,我的观点究竟对不对?”

“你说得对!”比丘轻轻的温和的回答。

师兄得意洋洋的走到门外,向师弟做出一副得胜者的姿态,告诉师弟说,师父说他的观点是对的。

师弟一听很不服气,立即也走进房间请问静坐中的比丘:“师父,修行的人,应该对世间的一切‘心有主宰’,明明白白的去取舍,对是非好坏能分清,这才是修行,师兄却完全理解偏了,怎么师父说他对呢?”

比丘说:“你说得对!”师弟听师父这么一说,心里高兴得就欢欢喜喜的出去了。

比丘旁边的侍者,见此状,心中不解,他问比丘道:“刚才他们两人对修行的看法,对佛法的了解,完全是相反的,怎么这个来问你说对,哪个来问你又说对,究竟他们之中谁对呢?”

“你说得对!”比丘回答侍者。

佛法无边,其中法理之深奥全看修炼人的境界,这里没有谁的对与不对,更何况对与不对也是相对的,修者在自己的境界中理解的永远为自己认识所限,随着境界的提高对法理的悟到,才会发现,佛法的博大与精深。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怀丙和尚是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他的巧思是天生的,不是学习所能得到的。
  • 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出家。自幼好学,能诵经书数百万言。晋怀帝永嘉四年时他来到洛阳,弘扬佛法。他善念神咒,能役使鬼神。
  • 在印度的摩罗国,离都城约有六,七里的地方,有一所精舍,住着约有五百位出家人,他们都是受过具足戒的比丘,其中有一个年纪较长的,名字叫摩诃庐,他以愚笨而出名,无论怎样教他,都教不会,他连一句偈语都背不会。所以在五百比丘中,大家都轻视他,看不起他,也没有人愿意和他呆在一起,所以,他一直是一个孤独的人。
  • 据说,自从释迦牟尼佛来到舍卫国为大众说法教化后,全城的人都成为有道德、有礼貌、懂事理的人。他们互相爱护、帮助、和睦相处,舍卫国简直是一块乐土。
  • 在印度拘萨罗国的一个渔村里,有一个名叫娄沙迦的小孩子,他在许多世之前,已经出家学道,但因贪心和对利的有执,加上嫉妒和心胸太狭窄,欺诈过一位阿罗汉比丘,而坠于无穷的苦渊之中,如今投胎在这个渔村,又给这不幸的小渔村带来了灾难。
  • 当佛陀和诸弟子在舍卫国的时候,王舍城的教区就由大迦叶主持,他常出入在王舍城布施福祉。而在他行乞的时候,却是远远避开富豪而专门去贫穷之家。在尊者的心中,他以为富人虽应该得到怜悯,但还是不如那些每日要为生存而忧愁的人更需要他的度化。
  • 从前在得叉的罗城,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家里有个女儿,长得很美丽,当女儿十六岁时,父母把她嫁给一个英俊的青年人,结婚后,生活也很平安。当女子怀孕了不久,不幸的事发生了,父亲去世了,守不住寂寞的母亲,竟然与自己的女婿私通,被女子知道后,真是痛不欲生,但又羞于外界的议论,生下女儿后,这女子就离开了他们,独自外出流浪了。
  • 在佛陀的弟子当中,大迦叶尊者是被公认的苦行僧。他从小就离群独行,聪明懂事过人。虽然出生于富贵之家,却不习惯于奢侈的生活。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经年过三十还没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长相面术。有一天见到王某,其姑父面露忧愁之色,对他说:“你到十月应该有大难,不能够逃脱,怎么办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