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B肝抗药性 六成患者忧无药可医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30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治疗慢性B型肝炎最终是要预防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但长期服药后所产生的抗药性,却成为现在治疗上的一大挑战。根据一份针对接受1年以上B肝药物治疗且持续用药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高达八成担心治疗过程产生抗药性,六成则担忧未来无药可用。

八成B肝患者忧抗药性

B型肝炎医疗策进会昨天上午发表“要肝净,不要抗药性”调查结果,据统计,目前临床上各种药物治疗,通常在数个月到几年后,粗估约有两成的服药者会陆续出现抗药性问题,而调查也发现,有八成用药中的患者,都会担心未来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目前有两成患者已产生抗药性,其中并有六成担心未来无药可医、五成担心影响治疗效果、近三成害怕加重经济负担。

长期治疗产生抗药性

台大医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说,B肝抗药性是因长期服药后,B肝病毒产生变异性,可以抵制药物疗效。产生抗药性后,患者的肝病毒量及肝指数会开始上升。

他指出,目前健保给付的一线用药干安能(Lamivudine),第1年约20%会产生抗药性,5年后达70%,健保二线用药肝适能第1年无抗药性,到第5年有29%;自费的贝乐克(Entecavir)使用至第4年有1%的患者产生抗药性,喜必福(Telbivudin) 使用两年有20%产生抗药性。

调查显示,台湾接受一年以上药物治疗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98%接受口服抗B型肝炎药物治疗。其中以健保给付的一线用药干安能比率最高占90%,若产生抗药性后,才可以并用肝适能。

医师表示,目前口服的抗病毒药物,都需要长期服用,而病毒是很聪明的生物,当治疗时,使用一种策略对付时,病毒会想出另一种策略去逃避药物的攻击,继续生存,因此让患者产生抗药性。

避免不必要治疗

对于抗药性病毒的处理策略,台大医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指出,最好的策略就是“治所当治”,医生应针对病人选择适当的用药。高嘉宏表示,要减少抗药性、对付病毒、提高治疗效率,目前针对B肝的药物治疗有几项准则要注意,包括应该要避免治疗不需要治疗的患者,例如病毒属于不活动性的B肝带原者就不需要治疗。

而在药物选择方面,高嘉宏指出,不同药物成分对于抗药性的产生比例有不同影响,药物压制病毒能力越强,抗药性突变概率越小,适时依患者状况合并治疗,或是服药效果不佳时,经评估在未产生抗药性前提早换药等,都是减少抗药性的运用方法。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