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减缓流行性角结膜炎传染 教育部供防治指南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五日电)媒体报导校园发生结膜炎群聚事件,教育部除函知各级学校相关因应措施外,并依据卫生署疾病管制局与台湾眼科医学会提供的流行性角结膜炎的防治指南予各界参考,协助减缓传染范围。

教育部表示,流行性角结膜炎俗称红眼症,大多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夏秋交接季节较常见,往往引发流行,又称为流行性角结膜炎。

病患往往有接触史,约经五至七天潜伏期后发病,症状包括眼睛刺痛、灼热、怕光、易流泪、异物感、雾视。病人的眼结膜因充血而呈鲜红色,有时会有结膜下出血,眼睛产生大量黏性分泌物,少部分人会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通常症状在四到五天达到高峰期,之后渐渐消退,全部病程约在二至三星期后痊愈。

传染方式为直接接触病人的眼睛分泌物,或间接接触,即接触污染环境表面或器具如毛巾、脸盆、水龙头、门把等后又碰触自己的眼睛,所以手部卫生最重要,不要用手去揉眼睛,也不要共用毛巾。

教育部指出,若学童感染,宜尽量在家中休息,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注意处理眼睛分泌物,常用肥皂洗手。家长帮病童点眼药前后也要确实洗手避免传染。治疗上可用类固醇眼药来减少发炎反应并减轻症状,应请眼科医师诊治及追踪病情,病状一般可在三至五天后逐渐缓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