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落实司改 陈长文:关键是领导人能否展决心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舜薇台北三十日电)台北市美国商会今天发表“2020愿景”特辑,理律法律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陈长文律师以“司法改革的急迫性”为题撰文指出,解严应去除限制司法体系进步障碍,但心理障碍仍然存在,忽视身为“司法良心”责任,因此如要赶在2020年前落实司改,最关键的是国家领导人能否展现决心。

台北市美国商会今天发表“2020愿景”特辑,刊载于台北市美国商会“TOPICS”杂志本周发行的特刊。这个特辑包括十四位国内外卓越评论家撰写的文章,展望台湾在2020年 (中国纪年中的一轮之后)应有的样貌,以及达成目标之所需。

陈长文表示,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后,实施戒严,司法运作仍难以正常,解严后的二十年间,法治虽有长足进步,但仍有许多力有未逮之处。

他指出,解严应去除限制司法体系进步的所有障碍,但许多心理障碍仍存在。换句话说,鸟笼的门虽已打开,法官、检察官、法学教授、律师、公务员这些笼中鸟的想法仍没变,“戒严时期的心态让他们无法放开心胸,依旧认定威权应该凌驾法治”。

更糟的是,骨子里还是孔子那套“长幼尊卑”概念。因此,法官、检察官、法学教授、资深律师及其他人长久以来忽视了身为“司法良心”的责任,坐视司法体制的缺失及滥权,未能仗义执言。

陈长文认为,台湾仍始终无法完全排除政治及其他不当势力的干扰,近期部分案件正反映这个问题,政治力介入的问题不限单一执政党而已。希望2020年之前,再也没有政客敢不当介入司法,即使真的发生,法官及检察官能秉持职业尊严及操守断然回绝。

他并以与人民脱节为例,说明司法改革的急迫性。民法继承篇规定,如继承人没有在三个月内宣告限定继承,死者财产及债务都会完全移转给继承人,但现代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哪个亲戚的法定继承人,或根本不知道亲戚已死亡,许多人因此背负大量债务走上绝路。

他质疑,为什么承审法官、教授或立委不会察觉到当中的不公并提出补救方法?因为“他们根本离一般人的生活太远”。专业素养不只在拒绝贿赂或公平审判,同时也应展现社会责任。法官不应拘泥法律文义解释,忽略立法精神,毕竟,法律原本是为服务人民制定。

另一起三位曾任职于公营行库职员,直到七十多岁时才等到最高法院判决,洗刷二十九年前因贪污罪名遭羁押及革职冤屈案件,则点出台湾司法透明度及可信度的问题。

陈长文表示,要解决这种情况,其中一种作法是为司法挹注更多资源,法官(及检察官)不可能在案件超出负荷的情况下还做出明智判决,最近前台北市长马英九案检讯笔录正确性争议,即反映出相关制度的问题。

另外,司法院现正推动改革措施以改善司法效能,但势面临既得利益者反对。因此如想要在2020年前落实司法改革,除媒体、民众、非政府组织等相关社团都应发挥功能,最关键的是国家领导人是否能展现决心。此次总统大选,在野两党的参选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法律人,如新任总统当选后能将司改当成首要任务,相信是对于社会宝贵贡献,将被世世代代所感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