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谈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

文昭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2月31日讯】作为神韵艺术团2007年中国新年演出和中秋演出的观众,笔者对中国舞和中国古典舞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方面做了些功课。笔者认为,中国古典舞本身就是一门形神兼备的艺术,“古典”两字不是一顶帽子,谁来戴都可以,除了其特有的一些技法动作外,同样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以及价值观是不是“古典”的、是不是“传统”的。现在也有不少用古典舞的动作来跳的现代舞,那这又该做何看待呢?
  
作为学习的需要,自然要去找些古典舞的录像、视频来观摹一下。笔者登录到一个知名的视频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中国古典舞”,果然出来一串结果,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大陆的表演。当中一个叫《桃夭》的舞蹈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桃夭》出自《诗经-国风-周南篇》,而笔者的研究生方向就是美学,艺术评论和文学评论乃是笔者的本行。《诗经》作为一门课程曾经专注地研读过,其中一些名篇也是耳熟能详。
  
《桃夭》是流传了几千年,脍炙人口的一篇作品了。“桃之夭夭”也成了中国人妇孺皆知的一句口头禅(后来所说的“逃之夭夭”,纯属是后人对这一句的恶搞)。这首诗一咏三唱,描述了新婚的喜庆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之子于归”就是新娘刚刚出嫁的意思。这首诗是古代婚礼时家人和宾客共同唱的喜庆的歌。翻译成白话就是:
  
“翠绿茂盛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茂盛的桃树啊,丰腴的果实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茂盛的桃树啊,叶子长得真稠密,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夫妻和谐到白头。”
  
网络视频上的《桃夭》这支舞是由中国大陆一个知名的演出团体表演的,认真看完之后坦率地说,笔者认为演员的身段技法的水平都不错,动作也可以说很利落,没有拖泥带水,也确实使用到了中国古典舞的许多技巧,可以看得出来演员的基本功训练都很扎实、舞台经验也很丰富。与此同时,笔者心里却有一种压抑的感受,不吐不快。
  
首先,其舞台的灯光昏暗,虽然有些灯光来烘托气氛,但格调暧昧;与《诗经》中阳春三月、艳阳高照、迎亲队伍高唱《桃夭》的明亮气氛大相径庭。
  
其次,《桃夭》中反复咏唱“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家庭和顺又美满,家庭融洽又欢喜),烘托的是家谐人安的天伦之乐。与此同时,像“有蒉其实”、“其叶蓁蓁”(果实丰腴、枝叶繁茂)这些句子都有隐喻之意,表达了对新娘生儿育女、多子多福的祝愿。中国的传统艺术讲求含蓄,很少直抒胸臆或直接表达强烈的情感,这个性格渗透到文学、音乐、舞蹈的各个方面。《诗经》中这种隐喻非常的多,所以作为取材《诗经》的舞蹈,是不是也应表现得含蓄、委婉,才符合《诗经》的本来风格呢?可是这支舞蹈的编舞却是突出妖娆、娇媚,与《诗经》的主题大相径庭。

总观《诗经》中的《桃夭》篇,其情感基调是和谐、喜悦、快乐(天伦之乐的“乐”,而不是纵情声色的“乐”)。“桃之夭夭”的“夭”是“繁茂美丽”之意,同时含有祝福的潜台词,决不是妖娆的“妖”、也决不是性感的“妖”。大陆的这个演出团体虽然很有名,但笔者仍不得不说,编舞者没能理解《诗经》、主题走偏了,这是一支用古代服饰、古代技法来表演的现代舞,却不是一支古典舞!
  
那我们再进一步,用古代服饰、古代技法来表演的现代舞,算不算是“弘扬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在《诗经-桃夭》篇中,可有性感、妖娆这些元素?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不知读者朋友对此做何感想。
  
笔者之所以推崇神韵艺术团的演出,就在于整台演出的表里如一、形神兼具。不仅在服饰和舞蹈技法是完全古典风格的,更在于其每个节目的构思、编排,其遵循的伦理和价值观也是古典和传统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艺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绝大部分神韵艺术团的演员都是在海外成长的华人。
  
当然,在音乐、灯光、舞台天幕、和一些具体剧目上神韵艺术团也有创新。“传统”和创新本来就不是对立的,笔者认为,只要是遵循传统的价值观和原则(孝、悌、忠、信、敬天知命等等),依照传统的创作思路,即便是新创作出的作品也叫“传统艺术”。而失去了我们这些民族文化的内涵,宣扬斗争哲学、放纵欲望,即便是演员穿的是一水儿的旗袍,用的也全是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也不能称之为“传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舞蹈名家──公孙大娘
组图9:纽约观众欣赏圣诞晚会
组图10:纽约观众欣赏圣诞晚会
音乐教师:给父母结婚65周年惊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