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竹县古迹采田福地修复 工期十个月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4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县七日电)位于新竹县竹北市的县定古迹“采田福地”,完整保存原住民的文化遗产,是全台唯一具规模的平埔族原住民祠堂。为维护古迹,新竹县政府向文建会争取新台币一千两百多万经费,于一日将采田福地内伯公、七姓祖牌“出火”,迎到毗邻的临时行宫,修复工程正式展开,预计工期十个月。

这次修复工程的内容包括屋桁、屋顶重修、环境改善等。新竹县文化局表示,采田福地左右两边建筑物占用问题在管理委员会协调多时后,近期可望搬迁,右侧铁皮将拆除,左侧传统建物将一并进行修复,修护工程预计期十个月,未来完成后将于内部展示道卡斯族之相关历史图版及文物,可充实古迹内涵,开放民众参观。

文化局表示,采田两字其实是把“番”字解构,位在竹北市新国里的采田福地,过去民间俗称为“番仔”祠堂或“番仔”伯公,也就是平埔族道卡斯族人竹堑社七姓公厅,是全台一具规模的平埔族原住民祠堂。

文化局说,竹堑社族人现有九十四户,部分迁往外地,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七日回到采田福地祭祖,以前祭祖称为“田”,于祭祀后族人往目的地跑,到一定点便停下唱歌跳舞,到折返点时便奋力奔回,最先回到采田福地者可以获得奖赏。可惜这样的活动并没有留下来,目前则简化与客家族群祭祖相同。祭祖当日,族人于九时三十分回到采田福地,准备牲礼,十时举行简单祭祀,之后召开派下员会议。

文化局说,明年农历七月十七日,将扩大办理节庆活动,也考虑配合义民节办理,特别是举办平埔族传统文化的马拉松大赛,让县民参与,也让县民认识采田福地的历史与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