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科博馆举办儿童科学马戏团特展了解个中奥秘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5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十六日电)马戏团的杂技表演老少咸宜,惊险又具娱乐效果,是否知道其中所蕴藏的科学奥秘?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从今天起推出“儿童科学马戏团特展”,要带领参观者一探究竟,透过游戏了解马戏团杂技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

科博馆从今天起在第四特展室推出全新的儿童科学马戏团”特展,以创新的展示手法,让小朋友们在参观过程中化身为马戏团演员,学习与马戏团杂技相关的知识与科学,包括走钢索、马术、人肉炮弹、抛接技、空中飞人、飞车走壁、踩球、晃板与骑单轮车和转碟子等各式各样的杂技展示。

在今天的开幕活动当中,科博馆还特别请来“高雄魔术家族”表演魔术秀、小丑杂技和趣味气球等节目,吸引许多现场观众和小朋友一起同乐。

科博馆展示组副研究员杨中信博士表示,“马戏”(Circus)的字意,在拉丁文是“圆形竞技场”(Ring)的意思,源自于古罗马时代两轮战车在圆形竞技场的竞赛。现代马戏的起源则是在1768年,英国人阿斯特利(Philip Astley)成立马术学校,用表演骑术来招揽学生,由于表演十分成功,陆续加入其他戏法而广受欢迎。

杨中信指出,传统的马戏团是由一群身怀绝技的演员与受过训练的动物在圈地中进行表演,演出的项目通常有马术、小丑、杂技、驯兽与其他惊险的表演;新式的马戏团则没有动物表演,而是以“人”为演出重点,结合小丑、杂技表演与剧场效果进行演出,类型变化多端,加拿大的太阳马戏团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至于科博馆推出的“儿童科学马戏团”特展,却不同于这些马戏团的作法,杨中信说,这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透过各种充气式的互动展品和表演杂技的道具,让小朋友们体验自己就是马戏团表演者的趣味挑战,最重要的是,透过游戏了解马戏团杂技中的科学知识。

例如在“走钢索”游戏单元中,小朋友可以透过电脑游戏了解当杂技演员走钢索时,如何藉由又重又长的杆子做些小幅度的摆动,以修正整体的重心和维持平衡,顺利走完钢索。

此外,五月十八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科博馆将配合免费开放参观,包括展示场、科学中心、植物园及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供民众参观,但不包括剧场节及收费特展,欢迎民众当天前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