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明:怕包子有假?还是怕纸馅包子有假?

叶海明

标签:

【大纪元7月31日讯】最近,爆出北京某早点部用废纸箱做包子馅的新闻。很多人除了对国人道德缺失的程度感到无奈外,最担心的是自己会成为类似事件的受害者。尽管官方媒体极力澄清纸馅包子是假新闻,可国人对中国的食品假货毒货防不胜防,早就心知肚明。比起那些一吃就要命的有毒食品,这纸馅包子还算是手下留情了。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为了自己的安全,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过,也有例外的。前两天遇到一位来美国探亲的老先生,一听说海外网站报导纸馅包子新闻,气得火冒三丈,因为他毫不犹豫的判断这新闻是假的,是在抹黑中国,爱国情绪和自尊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其实,既然在中国是党监督媒体而不是媒体监督党,那么长期浸泡在党领导的媒体宣传中,在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的党文化中,这位老先生的观点和激动情绪也就不为怪了。不过如果我们来比对一下正常的自由社会中正常人对此新闻的反应,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面对纸馅包子新闻,如果是自由社会的人,第一反应肯定认为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绝对马虎不得。如果媒体广泛报导,没人脑子里会认为这种新闻会和是否爱国,是否破坏国家形象有什么关系。

其次,如果有人凭个人经验判断这是假的新闻,那么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当事人名誉受损应该上诉,他也会很好奇诬陷别人的动机是什么。如果警察说报导虚假新闻的人是为了迫害国家形象,人们一定会一头雾水,觉得不合情理。而在中国则不同了,党文化中培养的“爱国”热情一起,理智便被扼杀了,有助于维护其“爱国”情绪的一切官方宣传就可以舒舒服服顺顺当当的入耳入心了。对自由社会的人来说不爱惜百姓生命何谈爱国呢?

假设有人认为报导是真实的,那么,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至于情绪激动的气愤不已。其实,不管人们的观点是什么,大家都会在事实的基础上判断而不是用情绪,感觉甚至政治嗅觉来判断。

那么一些中国人如何判断真假呢?这要看是哪类人。

第一类人是掌权者,他们是为维护政权,党的领导,和个人特权而骗人的人。这种动机解读成老百姓一听就能接受的概念时,就成了别有用心,制造虚假新闻,破坏国家形象,破环稳定和谐的不爱国行为。到最后甚至即便新闻报导是真实的也不应该报,因为党和国家的利益在先,广大百姓的生命其次。家丑不可外扬。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政治因素是决定真假的决定性因素,而非事实。

第二类人是受骗的普通民众和党员,就像这位身为党员的老先生,凭“爱国”情绪决定真假。符合爱国情绪的就是真的,比如新闻报导的是美国人做纸馅包子,不仅不会怀疑是假新闻和感到气愤,还会嘲笑美国也没多好。这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非理智判断,使人陷入一种自认为绝对正确的怪圈中。任何理智的分析都变成了一种别有用心的解读。在这种心态下,人性被充分扭曲,于是人命关天是小,国家形象是大成了正理。也许危险到自己头上时也难以有所领悟。在一个正常社会里,政府或政府官员的形象,不应该是以珍视百姓生命为基础的吗?作恶者得不到惩罚,揭露作恶者的人却厄运临头。明明是害国。

党文化把爱国扭曲了,爱国变异成了爱党,爱国变异成了护短,爱国变异成了发泄仇恨,爱国使很多人的思维变得多疑,狭隘和不理智,更谈不上大国子民该有的自信和风度。

在一些人眼里,这位老先生可能有些可笑和可怜,其实凡是在党文化中浸泡过的中国人自觉不自觉的都隐藏着类似的可笑和可怜。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主动的自省自身党文化的东西。有人说否定自己难,尤其是自己大半生形成的观念。不过我们中国人应该鼓起这种勇气,从党文化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拥有正常人的正常思维,拥有真正的自信和尊严,而不是在怕别人不尊重自己,怕别人别有用心的心态中变得越来越狭隘。@(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网友不信纸馅包子是假新闻
纸馅包子“败坏国家声誉” 京视人员遭严处
新唐人周二直播:纸馅包子真假的背后
【热点互动】北京称纸馅肉包是假新闻遭质疑(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