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特稿:情人节的另一种庆祝方式

人气 2

【大纪元8月18日讯】七夕情人节,情人定情之日,不过在台湾的台南市,七夕有个十六岁成年礼的趣味习俗,1950年代台南十六岁成年礼的习俗,大都不知典故从何而来,当时道教为府城宗教大宗,成年礼俗与道教礼俗融合质变成一种传说,根据上了年纪的老妪述说,小孩四岁以前是由主管麻疹天花的“痘娘”保佑,五到八岁的小孩都叫侯囡子由“齐天大圣”保护,九到十二岁开始孩子有较强的行动能力,改由“中坛元帅李哪吒”保护,十二岁到十六岁成年前才由“七娘妈”保佑。七娘妈即传说中的织女,那时孩子十六岁成年,大人会带着孩子至庙中酬谢“七娘妈”的保护。

那个年代的十六岁成年礼有点像迎神赛会,男男女女穿上新衣服,女的装饰的的花枝招展,盲然地举相随拜,接受亲戚朋友的道贺。不分贫富贵贱总要来一番奢华祭宴的面子竞争,富有者大肆铺张,贫穷者也硬着头皮充阔履行这种费钱的习俗。道檀的“七娘妈”亭人山人海,饼店的红龟棵、金银店里金纸生意十分兴旺,农历七月七日早晨来到时可以看到孩子的外婆催着挑担工人,挑着蓝中满满的大面、鸡、鸭蛋、帽子、洋服、鞋袜、猪肉等,给外孙做十六岁,经济较好的人家除了前面提过的这些东西之外,还送一些金饰

台南的成年礼古称成丁典礼,成丁就是成年,“丁”为草木强盛之貌,在唐代古籍中记载︰“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也就是说唐代成丁的年龄为二十一岁,丁男与中男才有配田的权力,往后隋代改为二十二岁、宋为二十岁、明清以降皆为十六岁,明末解除海禁政策后,泉、彰两州才开始大量渡台移民,现在台南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明末,当时泉州习俗,十六岁为成年,合理推断现在台南十六岁成年礼的习俗始于泉州。

清代早期台南府城港口船只来往频繁,当时码头讨生活的穷苦工人工资计算是以丁数计算,成“丁”有全薪,由于劳动阶级的小孩,平日时常劳动较早成熟,到了十六岁早就能承受一个大人的工作量,为了提醒码头老板了解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丁”,工人会张请宴客公告周知,老板会很有默契的开始为成年孩子加薪。藉由“丁”这个古代所赋予的经济责任,台南府城的人将其想像延伸成特有的民俗活动,清朝末期府城港口泥沙淤积,府城劳力结构改变,以往这种成年的喜悦庆祝只限于男子,至日据时代中叶时期由男子到女子,普遍举行,原本劳工加薪的习俗演变成道教习俗的祭祀礼仪。

到了现在,府城的十六岁习俗结合七夕情人节,成为台南一年一度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台南市政府如今打算将十六岁的习俗列为文化资产保护的一环。台南十六岁成年礼俗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化,经由道教神话传说的趣味想像演变至今,成为当地文化精神的象征,过程说来有点曲折,类似达尔文的过渡形体理论,当习俗不知所云时,会有过渡时期的想像空间,经由人对神话的想像力,不知由来的习俗会有一个过渡的想像形体。经由这个过渡的想像形体,演化成地方特有的文化,无怪乎台南市政府要把这种文化当稀有动物保护。不管习俗经过多久的演化,文化形体如何变化,在变化的过程唯一不变的是爱与关怀,所以爱你千万年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是有根据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线上学习 考上好大学
三线合一圆满如意
老掉牙的爱情循环
爱在空间转弯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