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英译初稿完成 将普及使用

标签:

【大纪元8月29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电)北京市旅游局近日公布“中文菜名英文译法”讨论稿,初步决定红烧狮子头、宫保鸡丁等两千七百五十三项菜名及酒水的英文译法,征求民众建议并修正后,将在中国全国餐馆普及使用。

上海“新闻晚报”今天报导,去年三月起,北京市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旅游局等单位着手开展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规范工作。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及顾问审核后,完成最新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讨论稿。

报导指出,相关专家首先将中国菜中以主要配料开头的菜名归类,例如“白灵菇扣鸭掌”的译名,直接采用蘑菇和鸭脚,中间以连词连接;“冰梅凉瓜”则直接翻译菜色的主要配料苦瓜和杨梅汁,再用连词连接。

其次,一些中国菜名以烹调方式命名,但国外并不使用这些烹调方式,例如炖、溜、烩、水煮等。这些译名主要采用烹调方式的相应动词,再搭配菜肴采用的主要配料来表示。

例如“地瓜烧肉”译为“被烂熟的地瓜和肉丁”(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水煮鱼”译为“热辣油里的鱼片”(Fish Filets in Hot Chili Oil)。

第三类是以口感开头的菜名,这类翻译以介绍菜肴形状、口感及主配料为原则,并进行合理想像,例如“脆皮鸡”翻译为“脆鸡肉”(Crispy Chicken)。

最后一类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这类直接以菜肴创始人或发源地的拼音加主要配料翻译,例如麻婆豆腐是直接将“麻婆”和“豆腐”的汉语拼音组合成英文菜名“Mapo Tofu”;“广东点心”则采用广东地名加英文单词点心来翻译。

过去曾被译为“没有性生活的鸡”而闹笑话的“童子鸡”,现在英译改为“春鸡”(Spring Chicken);“叫化鸡”被译为“乞丐鸡”(Beggars Chicken/Baked Chicken);“田园素小炒”被译为“素食者喜爱的菜”(Vegetarian’s Delight)。

另外,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直接以汉语拼音翻译;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但使用地方语言或音译拼写的菜名,也保留拼写方式。

这样的菜名包括“佛跳墙”、“锅贴”、“窝窝头”、“蒸饺”、“油条”、“汤圆”、“粽子”等。

据报导,制订讨论稿的翻译委员会由二十名志工组成,其中有英语教授、餐饮行业经理及多数来自美国的专家。他们的初步目标是,提供在两百家三星级以上餐厅最常见的一千种菜肴的官方英文菜名。

主持制订工作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冯冬明表示,委员会将于十一月前在网路上公布初步整理的结果。

冯冬明说,他们不会强制要求餐馆依照这套英文菜名制作菜单,但如果这些英文译名被高级餐馆采用,它们可能流向北京市所有小型、非星级,甚至还没有营业执照的餐馆;而这样的餐馆估计全北京有一万到四万家。

对于这份讨论稿,有网友批评,译名后面的简介太长,应尽量简短。还有网友表示,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名称呼各具特色,翻译得不伦不类,反而丧失中国的文化特色。

相关新闻
中国大陆中菜英译  网路征名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中国6省34条河流现超警洪水 湘江洪峰过境长沙
国台办称欢迎再来 台网红:想请我吃鸿门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