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螺基督长老教会 礼拜堂呈现巴洛克风貌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县一日电)位在西螺镇延平路、文昌国小对面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西螺教会,创设于1879年,悠久历史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是彰化、云林地区最早成立的基督教会,礼拜堂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貌,仿哥德式挑高尖拱、独特拱门、高耸钟楼,加上绿荫掩映,更令人发思古幽情。

西螺基督长老教会走过清朝、日据、国民政府三个政权时代,礼拜堂历经三阶段,分别是茄苳仔礼拜堂(1879-1910)、大同路市仔头礼拜堂(1911-1951)、延平路街仔尾礼拜堂(1951-迄今),先后分设八间教会,渊流扩展五十多所教会,遍及云林、彰化、嘉义、南投等地,堪称历史悠久又多产的基督教会。

1879年(清朝光绪五年)农历六月间,嘉义教会信徒王琴,往来嘉义与西螺东北郊茄苳仔,以贩售汉药与治病为业,并热心传扬耶稣基督福音,有周禹等云彰地区人士信教,初期无礼拜堂,借用周宅当家庭聚会所数年,时称“耶稣圣教茄苳仔教会”,当时虽多因有病祈祷并医治痊愈而信主,但也因此扩展福音,遂于1884年于茄苳仔建立礼拜堂(邻近西螺农工)。

由于信徒日增,教区辽阔,基于信徒往来交通与安全及就近礼拜的需要,陆续成立五所子会,依先后有彰化原斗教会 (1882年)、云林斗六教会(1884年)、土库教会 (1890年)、彰化社头教会(1891年)、云林崙背教会 (1900年),后来继续扩展达五十多所。

茄苳仔礼拜堂后来也因信徒人数日增,容纳有限,乃计划改建新礼拜堂,透过当时担任西螺区长(如今之镇长)的廖承丕(西螺教会长老)协助,向日本政府购得昔日旧盐馆官地,大同路礼拜堂遂于1911年十二月落成启用,之后在1924年因西螺镇都市计划改正道路迫近礼拜堂,经廖承丕捐献延平路土地,迁建延平路街仔尾礼拜堂。

具有巴洛克风貌的延平路礼拜堂建成于1951年,仿哥德式尖拱挑高建筑,垂直向上的简单构图,让人有高耸入云、仰之崇高的感觉,顶端钟楼是整体建筑的精神所在,并以台语罗马字雕刻“KI-TOK KAU-HOE”字样,标示建筑物是基督教会。


创设于1879年的西螺基督长老教会,礼拜堂建于1951年,呈现巴洛克风貌,绿荫掩映下,令人发思古幽情。//中央社

礼拜堂采座北朝南,以避东北季风之袭,教会大门面向中山路,平常则由延平路“正门”出入;目前西螺教会有同年兴建的礼拜堂、牧师馆与建于1979年设教百周年纪念的教育馆(均由廖承丕之子廖温进设计兴建),信徒三百人,在发展教务之余,也规划朝向社区公益服务,以延续教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