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留学曼城和伦敦

人气 7

不觉间,我到英国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对英国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结交了许多国际朋友。我相信有很多中国学生都和我有着类似或非常不同的经历。无论如何,我还是会把我自己的部分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正在或者将要来英国留学的朋友能够对英国留下非常美好的回忆。


来英四年的张硕和你分享留学体会

曼彻斯特(Manchester)

2004年9月,我一个人来到了曼彻斯特大学开始了我的本科学习生活。对于没接受A-Level教育的我来说,直接开始本科教育无疑是一份挑战。

我的专业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于数学能力很强的中国学生来说,经济学基本上不是问题。然而英国是在传统社会科学方面有着非常强的优势,对学生的语言要求尤其高。这样社会学成了我头痛的问题:大量的阅读,课堂上的讨论,都和国内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不过,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逐渐习惯了这种非常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需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写学术论文,和老师同学讨论学术问题,听课做笔记、复习、考试等等。这其中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母校:北大附中对我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很深刻地体会到独立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的能力对学习成绩是多么重要。

我觉得本科给我最大的收益是我在大三的时候担任了一年社团(The People Society)的主席。这个社团是由各国学生组成的:有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等。社团有500多名团员,为了使各国的同学增进了解,我们组织了各种大型的活动集资捐给世界的慈善机构(National Aids Trust, Hope Int, Save the Children in Africa)。

从这些活动中我对英国的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个大学的Student Union都会对学生社团提供很大的帮助。社团可以向其申请资金,寻求地点和人员的资助等等。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个社团是由我的朋友们自发开展的,学校不但不会干涉,并且会鼓励学生们开设多种多样的社团来丰富学生生活。

每年到fresher’s week(开学第一周)的时候,各个社团都会想办法招揽学生加入自己的社团。这样开放的环境也使我初尝社会的残酷性。每次举办活动的时候都要想尽办法宣传,必须要张贴海报,发送传单或者让其他社团帮助宣传;同时还要节省开支:举办活动的地点、交通等等都需要考虑在内。这样的活动让社团的组织者增加了很多的社会经验,尤其使我对英国人做事的方式有了更多地了解,使我在步入社会的时候会更加自信和成熟。

伦敦(London)

我虽然在伦敦只学习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给我的印象和体会就如同曼彻斯特一样丰富和深刻。

起初来到LSE攻读MSc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发现同学和老师们的学术素质都很高,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LSE作为全英国非常有名的社会科学研究学府和机构,有着非常良好的学术研究气氛。

由于英国的研究生课程只有一年,学习生活特别的紧凑和紧张,每周都有很多的课程、阅读和讨论。LSE更是由于自身的学术和地理位置吸引了全球的名人来演讲:Greenspan就是我来到LSE所听的第一个public lecture。

对于传媒学,学院本身也会邀请伦敦各大传媒机构的名人来做演讲:the editor of The Times, the director of BBC World Service 都是我们media seminar的座上宾。学生可以向这些最前沿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学术氛围使得每位学生都有着更多的国际视角、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伦敦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每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发生着。这也是我喜爱伦敦的原因。在West End看各种音乐剧和话剧,去各种画廊、博物馆待上一整天,或者就在街头闲逛就能发现名人故居和各种雕塑,伦敦可以给一个人的东西简直是太丰富了。

在紧张的课业生活之外,我当然也想更多的体验这个城市的各个方面。工作在伦敦会是什么感觉?每周我都会抽一天在West End的一个经纪人公司做兼职助理,并且我也有幸到BBC体验工作了三周。这些社会经验对一个学媒体的学生是非常宝贵的。我不断的被提醒,这个国际化的都市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人生体验。

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构成了我的经历。做为一个留学生,我觉得除了学习知识,更多的是为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一分子做准备。Going global, are you ready?文章来源:张硕  

相关新闻
【救护日记】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大陆学者、留学生、护士谈神韵
【小筱心情日记】往前走
大陆留学生:神韵演出很美 很舒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