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桑:地震预测与地震云

世桑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5月15日讯】地震是可以预测的,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在预测准确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加深和提高,这也是人所共知的。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发展,这个方面的研究,照理说应该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人们目前似乎还是很少看到更多的公开信息。

信不信由你,地震还可以通过观察云层的走向或是图像来预先知道的。这也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稀奇的事情,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文字记载。而且,今天也有很多人,把这一门民间技术发展得更好。例如,闻名于世的1976年夏天中国东北唐山大地震前,日本精于地震云研究的专家就已经拍到过照片,并且预言一定的时期里,中国的东北西南走向方面将要有一次八级左右的大地震,只是那时还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罢了。这些照片曾经在70年代底至80年代初中国的大型画册《人民画报》里登载过。

另外,中国科学院也有人在从事这样的科研工作,由于公开的信息资料的不够,尚且没有办法说出目前的研究水平和状况。但是张太太说,她要让大家知道,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时,她就读过有关普及这方面知识的书。那是一本很薄的小书,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来看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名字有三个字,现在只记得起叫什么“大”,忘记了是姓什么。当时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她说能够看懂的内容不多,只是看懂了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住一个大概。例如,知道了三种地震云的样子﹕稻草形,草带状和断层块。

张太太因为自己的生命与地震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缘由,自从读了那本小册子之后,自己就在行走或者闲来无事之时,试着观察过云层的情况。例如知道了放射状的稻草云,像飞机喷雾那样长条形的绳云,以及阴天云层里出现大版块断层的云,等等,因为她记住了那本小书里说过的,这些都有可能是地震云的情况。而且,有了这种样子的云之后,一般要在空中出现多次,因为天气,季节,地理或者其它各种各样的因素,即使有了这样的云出现,也不一定会发生地震。但是如果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样的云一直还有的话,那云层所示方向就差不多要有地震的问题了,而且,那本小书里说的,云层的浓厚决定了震级的大小。

张太太根据观察地震云的情况,还应验过两次地震。

第一次,1989年夏天在昆明居住时,东北天边早晚出现的稻草云持续将近两三个星期,只是云层的情况显示将不会有太大的地震级别。即使那样,她还是认真持续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来那个方向真的发生了一次地震,那时的报纸广播都报了这条消息﹕在昆明东北方向嵩明地区的地震为4.8 级。只是在那之前,张太太因为没有办法测出何时何地会有这么一个地震,即使她同那时周围的朋友们讲了,他们也没有当一回事,后来大家都经历了那一时刻之后,都说这看地震云的事情还挺神秘的。

那是一个上午8点半左右的时候,当张太太发现书桌上花盆里种植的文竹轻微摇动,但是当时四周围又没有一丝风,同时,她还感觉到椅子和自己的身子有一些不由自主地轻微缓动。这时候,她浑身的汗毛都快要竖完了,那不是害怕,那是激动的﹕地震啦﹗自己地震云的观察果然应验了﹗几秒钟后,宿舍隔壁房间的吴老师大喊着“地震了”而冲出房间准备下楼跑出居住楼房时,张太太这才赶快招呼和打住她,告诉她不要紧,这个地震级别不会高的。当时几个房间被她惊扰的人们才算放心下来,要不然他们可能会争先冲到六层的高楼之下的﹗

第二次,1991年夏天五六月左右,张太太在纽约长岛居住时,在一个周末中午出门的短途旅游路上,西北天边出现过一条类似飞机喷雾的带状云,又长又粗,不可能是飞机所作。当时是一个中午时间,天空四周晴朗无云,这么一大条东西因引起了她的注意,张太太当时还顺手拿起相机把它照下来,还对身边开车的先生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地震云,不过这个地震不会大,顶多4级。先生已经习惯太太的胡言乱语,当时不与为然,因为她”咋乎”的次数已经足以让其耳朵生茧子了。哪知道,第二天下午,张先生居然抖着声音从办公室打电话给家里的太太﹕纽约地震了,4.2级﹗广播电视和网页得到的确切消息﹗

从此,张太太身边一些人相信了张太太说的“地震云可以观察”的说法。然而,张太太自己却一直没有信心说这东西就百分之百的灵验。因为后来一直养成的观察习惯,看到过更多的地震云,但是都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消息报导来证实她的判断,大概这类地震的级别太小,不足以让人们意识到而已,或者因为多种综合原因,有了地震云出现但是始终没有震出来。

自那以后,老张也不再说太太是乱讲,而是说“什么时候才会显示出真本领而不是应验巧合的事”﹖对此张太太也无言以对,因为她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当然,要问张太太为什么对观察地震这东西感兴趣,那又是后话了,而且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伤心故事。她希望将来再同大家慢慢道来。

张太太认为,地震云只能预测大概而不能告知具体,这也许正是这门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是那么缓慢,甚至还不为人所知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还需要考虑与地磁场有关的更多的气象、地质、天体等综合变化因素的影响,因此由地震云来预测报告地震消息,要比从云层来预测报告天气消息更难得多。现在人们由云层变化而预告天空的天气情况已经是相当准确了,然而由地震云层的变化来预告地震情况,她坚信是有的,但是目前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还没有更多的预报成功的公开信息。

张太太说,今天在这里重新提及这个问题,是希望有人真的有志于这项科研,并且推动这方面的发展,使之造福于人类。

后话﹕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之后(美国的凌晨时间)中国西南部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6小时后张太太在美国的互联网上读到新闻。她根据新闻描绘,判断这对第一故乡那边危害不是太大,但是还是马上给仍然居住在那边的母亲电话过去给个问侯。

一番报平安的寒暄问侯之后,母亲在那边特地惊喜地说﹕没有想到她也通过地震云预知了这次地震。据她讲述,她曾经告诉周围的朋友,当时怕他们惊慌或者说她“造谣”,特别加注了“居住地区不会有太严重”的话语来安稳民心。母亲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地震之时,老年朋友们大家正在楼下院子里聊天休息,楼上的居民有了感觉到跑下楼之后,大家才注意到刚才的头晕和倾斜感觉,惊恐之后大家都互相致意共道平安。

母亲特别讲起,人们都记得她在一两周之前给他们指看地震云的事情。而且母亲从前多次讲过,没有人听,应验后大家也忘记了,只有这次是大家帮她记住了﹗大概是震级特别大的缘故。母亲说,当大家询问为什么会懂得地震知识时,她的回答是﹕女儿从前教会的。

张太太在电话这头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从前是如何把学到的地震云知识教给母亲的,至少那个时候大家对其这么一点“雕虫小技”是不足一撇的。张太太回想起来,大概是那个时候她到处唠叨同别人谈感想时,母亲多多少少把这些“馊锅巴凑臭冷饭”给“吃”下去了,而且没有想到后来居然消化成自己的知识,而且还成功应验了﹗张太太多么希望各个地区能够有更多人能够学到这个普通常识﹗

========================================

附﹕

附件1

专家测出地震前大气电浆浓度会急剧缩减

【大纪元7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花莲县10日电)预测地震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至今还未有可靠的仪器可以提前警告人类,不过专家利用地震前后大气电浆浓度的变化来证明地震的预报,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中央大学太空所所长刘正彦表示,他统计大批资料发现,地震前大气的电浆浓度急剧压缩到正常值的65%。

宇宙中95%以电浆态存在,地球最大的电浆实验场是在距地表50公里至数千公里的高层大气中,由于其中充满了电子和各种正离子 (又称电离层),这个实验场设有多种仪器、雷达和卫星接收器,并利用各种模型研究太阳风暴、地球磁场扰动、大气层的恶劣天气,乃至于地震对电离层的影响。

刘正彦表示,台北和高雄之间的电浆浓度是全球最大的地方。由于地磁赤道往上送落下来,正好落在台湾西部,于是引起他的兴趣,根据过去40年、50年的气象资料做研究;当921地震之后他回溯到从1994年起,发生在台湾规模5以上的地震170笔资料统计研究。

结果他发现,从地震前1到5天,特别是早上十时到下午五时之间,有可能出现电浆浓度异常现象,急剧压缩到只有正常值的65%,然后又恢复到正常值,而且921地震前甚至压缩到只有正常值的50%。

这项结果他已经发表在GRL(地球物理信函期刊)上,受到国际的瞩目,等于为人类打开地震预测的一道门,接着刘正彦再以GPS(卫星定位)去测量2000年到2002年间距地表90到2万公里的空间的电子浓度总和,结果卫星定位系统所测出的结果和先前以大气电浆浓度所测的结果相吻合,而且也发表在AG(欧洲地球物理期刊)上,证明这条路可行。

刘正彦指出,下一步工作就是要以物理机制去解释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异常结构是如何产生的。

7/10/2004 10:13:14 PM

附件2

加州防范地震展出家庭用新型测震仪

【大纪元6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褚卢生洛杉矶三日专电)加州地震安全防护委员会主席麦卡锡(Richard MacCarthy)今天在以华裔居民为主的“小台北”蒙特利公园市呼吁民众对地震的防范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现场同时展出家庭用新型测震仪,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警讯,以便迅速做出反应。

加州一向是地震频繁的地区,不论北部旧金山或是南加洛杉矶附近的北岭,都曾出现令人惊心动魄的强烈地震,虽说近两年没有发生芮氏地震仪六级以上的地震,但是小规模的地震依然不断。

美国著名的一些地震研究机构,包括位于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三不五时的会对社会大众提出警告──加州仍是随时会出现强度地震的危险地区。麦卡锡今天在蒙特利市公园市府特别指出,虽然地震来临的时间难以预测,但是却不能疏于防范,因为任何一次强度地震都可能会带来人财两失的毁灭性灾难。

现场展出的一家地震警报系统公司所制造的新型轻便型测震仪,可以安装在每一间家庭的卧室或厨房的角落。该测震仪透过对震动的敏感侦测,能够在地震来到前20至30秒发出连续的哔哔声,让睡梦中或是操持家务的人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该轻便测震仪,每具售价约一百美元,据解说员指出,20至30秒的时间若能做出适当的防范,往往可以把伤害减低到最小的范围。

6/4/2003 7:40:34 PM

附件3

科学家正努力找出 地震前兆设法提出预警

【大纪元7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东县12日电)许u22810 多先进国家已投入大笔经费和人力研究地震预报的可能,不过至今尚无好消息,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颜宏元指出,争论地震预报的关键在于有无可靠的地震前兆,目前科学家正在运用几种方法试图找出答案,及早提出预警,减低地震灾害至最小的程度。

颜宏元表示,地震能否预测在地震界引起热烈的讨论,正反意见均有,主要原因是科学界可能尚未完全了解地震本身的特性和破裂过程,而这项争论的核心在于能否侦测出地震前兆,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前兆的报告,但并无充分解答。

他解释,科学家正在利用几种可能的方法来分析,其中统计分析法是针对过去某时期在某地区发生的地震资料加以统计;地球物理法是利用仪器监测地壳应力增加时所衍生的地球物理异常现象,如地震波速、重力、磁力、地电监测。

地球化学法则是测试土壤和地下水的含氡量、地下水位、地下水混浊度;动物行为异常主要是地震发生后,寻找出前兆现象与原因,整理和归纳,例如地震发生前乌龟往北爬、鳄鱼不安等传说的现象。

颜宏元指出,过去台湾在地震预测的研究有限,但是国内的学术单位曾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法来探讨台湾地区地震前兆,虽然没有归纳出具体有效的预测方法,但是有一些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前兆被监测到,还是令人相当兴奋。

他举例,921地震后,学术单位曾比对全国8个磁力站,位于车笼埔断层北端的鲤鱼潭站,自1999年8 月到10月22日,记录到振幅超过 200伽玛以上的扰动,曾文磁力站也在同年 9月到11月6日记录到振幅150伽玛的扰动,其它磁力站则无,这两个磁力站刚好位于车笼埔的南北两端,这都是值得分析探讨的。

另外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正彦也利用大笔资料,发现地震前1到5天内大气电浆浓度异常减少的现象,可能与大地震有关,这项发现也刊登在国际期刊上,但是还要再就物理机制深入研究。

颜宏元强调,还有许多相关前兆资料与地震有关,都有待检讨分析,但也给学界很大的鼓励,而且台湾的人才、设备、资料均比十几年前进步,此时应该是最佳的时机进行有系统的地震预测研究。

7/12/2004 11:16:00 AM(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受汶川地震影响  全球期锌上涨
卫星照片照北川 房舍遭土石掩埋
协助四川赈灾 旺宏集团捐人民币500万元
四川地震同悲 王金平响应德霖学院发愿赈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